□本报评论员

“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这是郑板桥的《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中的诗句,意思是说我们虽然只是小小的州县官吏,但老百姓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我们的感情。透过诗句充分体现出郑板桥对百姓疾苦的关心。

一个封建时代的官吏,对劳动人民有如此深厚的感情,确实是十分可贵的。其实,无论什么时候,只要我们对百姓的感情深了,就会把每一件小事看得很重、看得很高、看得很大、看得很实。无数件具体实在的为民小事做好了,就能够汇集成凝聚民心的大江大河。

办好小事,始则易,因为是举手之劳;继则难,因为得时时处处留心;久之又易,因为习惯成自然。这句话是市委书记王铁针对批阅群众来信而言的。他阅批群众来信的习惯由来已久,从在省商管委当办公室副主任起就坚持看群众来信,这一看就是二十余年。工作日没时间看,就双休日看;白天没时间看,就夜晚带回住处看。久而久之,阅批群众来信就成了他的一种习惯,要是哪几天没看群众的来信,他心里总觉得有啥事没完成。

王铁自担任信阳市委书记以来,已阅批了2万多封群众来信,平均每个工作日近20封。在他身体力行地带领下,2007年以来,我市市、县、乡三级主要领导干部对群众来信封封必阅,件件必批,事事必果,在信阳成为一项重要制度,常年坚持。目前全市形成了领导干部带头阅批群众来信常态化的制度,这种做法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和上级领导的肯定。群众来信看起来只是一页两页纸,有时候说的是琐碎小事,但它反映的是民生、民苦、民怨、民难和民意。如果每一个领导干部都善待每一位群众来访,都认真处理每一封群众来信,很多群众的诉求就能够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千万不要小看群众来信这个小事。

针对农民来信反映村级卫生所“不卫生”的问题,我市在全市所有行政村全部建起标准化村卫生室,并由各级财政出资对近万名村医脱产轮训,带来了农村医疗卫生的一场革命。村卫生室虽小,但是解决了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事情虽小,但很受老百姓欢迎。我市在建标准村卫生室的时候,提出了“一个不能少、一个不能差、一个不能变”的要求,就是因为少了村民不方便,差了标准降低了,变了标识不明显、群众不好辨认。正是这样注重小事,我市从图纸设计、建筑施工到统一标识、村医培训,都坚持了高标准、严要求,不仅解决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使村卫生室成为当地的一道亮丽风景。越是小事,我们越需要抓细、抓精、抓专,这样才能少走弯路、避免浪费,如今,村卫生室已成为展示领导方式转变的一个重要窗口。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些在我们看来不起眼的小事,对群众而言却是关系他们切身利益的大事。职工食堂办得好不好,老百姓步行方便不方便,孩子上学安全不安全,街边的路灯亮不亮,生活区的垃圾清理得及时不及时、干净不干净,群众如厕方便不方便,看似小事,但这里面可都有民心。

比如针对“双薄弱村”,我市选派了317名科级以上后备干部,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他们到农村去真正有职有权。通过“第一书记”一年多的工作,选派干部已为所驻村争取项目800多个,到位资金1.7亿元,新修道路600余公里,300多个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小村官大作为,为民办的事情不论大小,只要一直在办,就一样能赢得百姓的爱戴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