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鄂边区第一届抗日人民代表大会 1942年3月1日至23日,豫鄂边区第一届抗日人民代表大会在京山召开,来自20多个县的正式代表126人出席了大会。大会正式代表中,共产党员47人、党外各界人士79人。另外,出席大会的有台湾代表1人、日本反战同盟盟员1人、临时代表10人、特邀代表18人。大会根据《豫鄂边区各级代表大会组织条例》和《豫鄂边区行政公署组织条例》的有关规定,选举产生了由9人组成的驻会代表团(参议会),陈少敏为大会主席,许子威继任行署主任。在选举出的驻会代表和行署委员中,中共党员均占三分之一,充分体现了由共产党领导下的“三三制”建政原则。大会还讨论通过了边区党委提出的《豫鄂边区施政纲领》、《豫鄂边区司法委员会组织条例》、《豫鄂边区人权保障条例》,以及呼吁团结抗战、实行公民小组和村代表制、实行全民武装等提案。
中共罗礼经光地委(指挥部) 1942年3月,中共豫鄂边区党委决定建立中共罗(山)礼(山)经(山)光(山)地委(又称豫东南地委),吴皓任书记。直属豫鄂边区党委领导,下辖罗礼、经扶、礼山、光山4县党组织,并负责领导潢川、固始、息县党的地下工作。4月,建立罗礼经光指挥部,石建金任指挥长。1943年12月,中共罗礼经光地委改建为中心县委,何耀榜、方中立、李轩先后任书记。罗礼经光指挥部仍为同级军事组织,康志辉、黄宏儒、钱运华相继任指挥长,何耀榜、方中立、李轩相继任政委。
大生产运动 1942年,为了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豫鄂边区党委作出《关于经济建设的决定》,根据地军民开展了大生产运动。
信阳“千塘百坝”运动 1942年冬季,在为克服经济困难而发起的大生产运动中,中共信应地委根据豫南抗日根据地山多田少、水利不足的实际情况,组织和发动抗日军民投入冬季农田水利建设,广泛开展了兴修水利的“千塘百坝”运动。平桥辛店有一个低凹的台湖,平时水少,遇大雨又积水成灾。信罗边县委和抗日政府组织部队与群众修建了台湖水库和渡槽桥,既可蓄水、引水,又可方便行人,保证了1000多亩耕地的灌溉,至今仍发挥着效益。
(未完待续)
(本文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