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维兵

这几天,接连不断的公路、桥梁安全事故又冲击着国人的视觉神经。6月27日,云南省新平彝族傣族自治县县城至三江口二级公路(新三公路)试通车第二天就发生坍塌事故,造成2死2伤的悲剧。7月14日,福建省武夷山公馆大桥突然断裂,一辆旅游巴士坠桥,造成1死22伤。7月15日,浙江省杭州钱江三桥部分桥面突然塌落,一辆行驶中的货车被卡,司机跳车受伤。

细看这几起事故的新闻报道,发现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发生事故的公路或桥梁都“很年轻”。云南的“短命”公路刚好通车,福建和浙江的桥梁都才十来岁。事故发生后,虽然当地有关部门都在回避建筑质量问题,但明白人都知道,要想把建筑质量问题推得一干二净,或者用天气灾害、车辆超重等客观原因来解释,那是极不负责任的,也是无法让人信服的。

近年来,因建筑质量而导致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虽然有关部门在事故发生后采取了“亡羊补牢”式的措施,但那一条条血淋淋的生命并没有唤醒一些无良官员、无良企业、无良商家的良知。运用伪劣材料、施工偷工减料、验收你好我好仍然“潜规则”在建筑行业的各个领域,造成一些地方建筑质量低劣、安全事故频发。被媒体大量报道的“楼脆脆”、“楼歪歪”、“桥粘粘”等事件就是最好的证明。

住楼房、行公路、过桥梁……建筑质量与我们每一个人的生命息息相关。在当前社会风气和伦理道德正在滑坡变质的年代里,仅仅依靠企业商家的社会良知来维系建筑质量安全是不现实的,国家相关部委必须建立健全建筑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将建筑质量安全设置成高压线,一旦出现建筑质量问题,相关责任人必须付出高昂的代价。比如,上述几起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就应该立即启动问责机制,将当初决策者、建设者、施工者、监管者一一亮相,看看问题究竟出在什么环节,究竟谁应该为如今的损失买单。

期待相关部门能够迅速查清近期这几起事故背后的真相,给公众一个满意的交待。

(据《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