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锡龙

我的家乡湖南山区盛产西瓜和柑橘,外边的商贩常开着卡车来收购。我还记得七八岁时的情形,村里人卖西瓜和柑橘最热闹的时候,夜晚都有收购的车来,给村里人带来了不少财富。

可这种状况并没有维持多久。有一年,一个外省来的贩销大户不守诚信,拿村民当傻瓜,在自带的秤砣里做文章,还在村里的公秤上偷偷贴上一块小磁铁,结果导致分量差几斤到十几斤。后来,村里人发现了,他们很气愤,但又不声张,你搞短斤缺两,我就弄以次充好。有些农民把被虫蛀了的西瓜用泥糊起来,还说是刚从泥地里摘来的,有些农民卖橘子,竟然往箩筐里加石头。对方人手不够,往往发现不了。结果,那个贩子第二年就不来收了。这个贩子不来,还有别人来,村民也就常常耍“小聪明”,让后来的商家很受伤,自然也会口口相传说此地产品不好、村里人人品不好,导致后来没人来收,农产品难卖。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去年年底,我了解到,当地成立了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这是好事,但我希望产品带头人和商家都要讲诚信,不要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由此我想到了有名的“破窗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詹巴斗做过一个“偷车实验”,将两辆一模一样的轿车分别放在一个环境很好的中产阶级社区和环境比较脏乱的贫民区,结果贫民区的车很快被偷走了,而另一辆几天后仍然完好无损;如果将放在中产阶级社区的那辆车的天窗玻璃打破,几个小时后,那辆车也被偷了。

在此实验基础上,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林提出了有名的“破窗理论”:如果有人打坏了一栋建筑物上的一块玻璃,又没有及时修好,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碎更多的玻璃。就像买卖西瓜与柑橘的农民和商贩一样,在我们身边也有许多人抱怨着社会不讲诚信,可他们却很少去反思自己的言行举止是否符合诚信要求,还学着社会不诚信的阴暗面,结果让自己的心灵也变得狭隘和阴暗,自觉不自觉地成为社会上一扇不诚信的“破窗”。

诚信是为人之本,更是生意人立商之本。谨防失信的“破窗效应”,首先就要求商家自己讲诚信,因为它是商业道德中的核心价值,只有讲诚信才能换取诚信,要信奉“富家、强国、经世、济民”的财富观,由诚信赚来的钱,才经得起道德的拷问。

(据《光明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