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军分区参谋长 张本昆

2010年,信阳担负了上级赋予的民兵建设调整改革试点任务。这次民兵建设调整改革,主要是着眼当前形势任务,研究解决民兵组织建设、军事训练和装备保障等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具有很强的时代性、科学性、创新性和操作性。

为高标准完成好试点工作任务,信阳各级人武部门积极推动民兵建设从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从战时应战向战时应战和平时应急、从主要依靠军事机关办民兵向军地合力办民兵的转型发展,基本实现了“编组专业化、训练实战化、管理常态化、保障一体化”的建设目标,民兵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

一、从破解难题入手,在学习研究中理清民兵队伍建设思路

试点工作开展初期,有些同志存在着民兵无用论的错误认识,认为平时无用,战时用不上,感到改与不改、抓与不抓、训与不训都无所谓,由于认识不清,导致有些同志抓工作不积极、不主动,产生了被动应付思想。为此,我们主要从四个方面统一思想,破解难题。一是着力破解“认识模糊、思路不清”的问题。结合民兵建设调整改革试点任务和省军区“焦作会议”精神,先后组织召开了军分区党委扩大会、信阳市民兵建设调整改革试点任务部署会和信阳市民兵应急营(连、排)长集训,深入学习领会上级指示精神,突出查找问题,深入分析原因,科学制定对策,达成思想共识。确立了民兵队伍建设“围绕一个主线、突出三个重点、遵循五个原则、处理好三个关系”的思路。即,以提高民兵队伍平时应急、战时应战的能力为主线,突出解决“人员编组不科学、军事训练不到位、保障机制不完善”的问题,本着“任务牵引,分类建设,体系推进、信息主导、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民兵队伍“压缩规模与优化结构,调整布局与改革编组,军事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确保民兵建设重点不偏移、体系不失衡,做到同步推进、协调发展的思路。二是着力破解“理论基础薄弱”的问题。在试点初期,聘请有关专家集中进行理论辅导,采取普遍学习研究、集中力量重点攻关的办法,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将民兵建设试点工作归纳为15个课题,分别赋予各县(区)进行研讨。军分区主要领导亲自主持研究课题评审,保证了研究探索的深度和质量,为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提供了理论支撑。三是着力破解“训练难落实”的问题。积极探索将民兵执勤纳入训练的办法,以实际费用和技能提高程度为依据,合理测算执勤与训练比例,明确折算训练任务标准,调动了基层抓训练、抓执勤的积极性。四是着力破解“训练难保障”的问题。协调市政府出台了《信阳市民兵教练员选聘使用办法》,明确了各级教练员的配备标准、选拔渠道和相关待遇。建立教(器)材调配中心,将市、县两级的教(器)材纳入统一管理、统一调剂使用,提高了训练资源的利用率。

二、从发展需求着眼,在压缩调整中提高民兵队伍编组质量

信阳市位于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总面积18915平方公里。处在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境内河流纵横密布,洪涝灾害频繁;南部山林茂密,秋冬干燥,山林火灾时有发生,抢险救灾行动频繁;全市交通比较发达、重要目标多,是国家二类重点人防城市,战时防卫工作重要。特殊的地理位置、战略地位及自然灾害情况,为提高民兵组织建设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需求与可能结合,优化结构布局。针对我市民兵平战时可能担负的任务。在分队种类确定上,以战时应战和平时应急实际需要进行编建。在分队布局确定上,因地制宜,构建以主要使用方向为轴线,以重要目标、反恐维稳重点地区、自然灾害频发地域为基点的力量布势。防汛分队沿淮河及其主要支流组建,防火分队沿南部大别山分布,铁路护路分队沿京九、京广、宁西三条铁路组建,重点勤务保障分队主要在地方与军事专业对口的行业系统和企事业单位组建。

(二)巩固与拓展结合,扩大编兵范围。紧跟兵员流向,在编兵上实施“三个拓展”:一是向城镇和管理区拓展。基干民兵组织主要在人员相对集中的县(处)级管理区、县直局委、乡镇机关和街道社区编建。对县、乡两级党政机关、政府职能部门和管理区的编兵,主要依靠行政手段落实编组。对新成立的县(处)级管理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立基层武装部,或指定专门机构负责民兵工作,同时,明确管理区的民兵工作归以前所在县(区)人武部领导。二是向民营和新兴企业拓展。规定凡男性适龄公民在30人以上、生产稳定的企业,必须建立基干民兵组织。对党组织健全、规模较大的企业成建制编建,人员较少的企业以街道(社区)为单位联合编建。三是向事业单位和行业系统拓展;将交通运输、医疗救护、通信保障、电力抢修等专业性强的分队,编建在专业对口或相近的交通、卫生、通信、电力等事业单位和行业系统,确保了专业分队的技术力量。

(三)重点与全面结合,规范组建秩序。放宽基干民兵年龄,压缩编组规模,尽量编组在位人员,提高基干民兵在位率。针对以往普遍存在的基干民兵队伍与人防、交通战备等国防动员系统专业保障队伍交叉编兵、一兵多职问题,每年整组时,由人防、交战部门提出组建需求,由人武部按照先编基干民兵队伍,后编国防动员系统专业保障队伍的顺序,对全市基干民兵和人防、交战分队进行了统一编组。

(四)人员与装备结合,提高编组质量。着眼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积极推进人装结合编组。依托军地专业对口单位组建的通信、卫生勤务、装备维修、运输、工程保障、电力设施抢修等分队,所需装备由编兵单位对口保障。军事机关负责登记保障装备信息,并指定遂行任务时机的使用管理人。

三、从常态运行规范,在动态管控中提高民兵队伍效能

(一)坚持动态管控。针对民兵居住分散、流动性大、职业多样的实际,实行地方政府、人武系统、编兵单位和家庭“四位一体”的联合管理模式,为每名应急队员建立个人信息档案,掌握3种以上联系方式,切实掌握民兵预备役人员的思想和动态。积极探索自我管理为基础、组织管理为重点、执勤监督为辅助的管理模式,形成军地联动的管理网络,确保能够随时联得上、找得到、管得住、召得回。

(二)坚持落实制度。注重营造党管武装氛围,严格落实党管武装制度。协调出台《信阳市关于加强专职人民武装干部队伍建设的意见》,实行专武干部进出常态化。加大干部培训力度,利用省人武学院、教导大队和军分区教导队,搞好集中轮训、培训和代训,提高专武干部的业务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严格落实干部例会制度。坚持每月定期召开专武、民兵干部例会,汇报总结工作,进行业务培训,分析工作形势,研究部署任务。狠抓日常管理工作。建立外出登记、请销假、定期联系、定期参加活动等制度。坚持落实个人向班、班向排、排向连、连向人武部定期汇报制度,每月与派出所进行一次情况互通互联,及时了解掌握人员思想和动向。

(三)坚持动态考评。结合年度军事训练、演习演练,依据《考核大纲》,通过集中比武、统一考评、量化排序的方法,定期组织检验评比,以考促训,以比促练,以评促建。扎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深入开展评选“十佳遵规守纪标兵”和“十佳骨干”的“双十佳”活动,市每年评比表彰一次,县(区)人武部结合年度大项活动,适时组织评比表彰。严格落实奖惩规定,对素质优良、表现突出、完成任务出色的民兵给予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对不按要求组织民兵活动的单位和工作消极的民兵给予通报批评,取消单位评先资格,个人给予经济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