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只有创新农村金融新体制,才能激起农民创业的热潮。”信阳市委常委、固始县委书记方波说。早在2008年8月,固始县就成立了固始天骄村镇银行,随后又成功改制为固始县农村合作银行。为满足不同层次客户的资金需要,固始县还推出“公司+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户”贷款、行业协会与助联保贷款、“及时雨”小额信用贷款、“心连心”农户联保贷款等信贷品牌。
与之相应的是,一大批农民自己创办的“草根金融”组织应运而生。据信阳市委农办主任姚海柱介绍,全市成立了300多家农村资金互助社和11家小额贷款公司,累计发放各类涉农贷款5亿多元。
完善社会保障,让农民“乐”起来
“真没想到,种了一辈子地,当了一辈子的农民,老了还能像城里人一样拿着‘工资卡’,领到养老钱。”60多岁的罗山县尤店乡钓鱼台村村民郑传兵说这话时,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在信阳,像郑传兵一样每月可以领到养老金的还有42万名老人。
“农村社会保障是农民最关心的事,也是信阳推进农村改革的‘重头戏’。”信阳市市长郭瑞民说,“我们突出农民‘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两个重点,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目的就是让群众充分地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
2009年5月,罗山县在全国进行新农保试点之前就探索推行了新农保政策。罗山县委书记郑志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个人交3760元,3年就领回本金,还能一直享受养老保险,对老百姓来说,这就是最大的实惠。现在全县参保率超过98%。”如今,信阳市浉河、罗山、平桥、潢川、商城、新县6县区和6个管理区已实现了新农保全覆盖,受惠人口占农村总人口一半以上。
在确保农民病有所医方面,信阳市也走在了全省的前列。平桥区为全区246个行政村统一建成了标准化卫生室,为每个村卫生室增加补助4.5万元的建设费和设备费,还组织756名村医到郑州大学一附院免费培训3个月。借鉴这一经验,信阳市在建立农村新型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全面启动了标准化村卫生室建设。截至目前,全市已建成标准化村卫生室2807个,培训村医3000多人次。
引导加服务,让基层“干”起来
信阳农村改革能顺利推进并取得成效,关键是各级党委、各级政府把握了“两尊重一维护”这个基本原则,充分尊重农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意志意愿,充分尊重和发挥农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最大限度维护好农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信阳市长郭瑞民如是说。
信阳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获批后,信阳在市两会上进行“总动员”。会议一结束,光山县江湾村土地信用合作社就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建工作,在村“两委”的支持下,一个月后,土地信用合作社挂牌。
信阳市委副书记王道云告诉记者,在市委常委会上,原本经过相关部门八方调研筹备,且已打印好准备下发的试验区补充细则未被通过,原因是大家觉得“探索也就意味着‘摸着石头过河’,如果要求得太过具体,会束缚了农民手脚”。
“在探索过程中,政府只是引导而不是领导,是服务而不是推动,是支持而不是定目标、下任务。一切都是为了确保农民利益,让他们的笑声更欢畅。”信阳市委书记王铁说。在“试验区”的历史机遇下,信阳建设现代化新型农村社区893个;吸引9582名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科研院所人才回流农村返乡;明确726名领导干部到示范村担任名誉村长,选派317名优秀党员干部到“双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担负起农村改革发展的重任。
(原载2011年7月15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