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罗山县是著名的革命老区。土地革命时期,红四方面军、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在这片土地上诞生并成长壮大。那时,罗山县参加桂店、万咀、朱堂店等革命暴动者11000多人,有7000多人参加了红军。1934年,红二十五军从罗山县何家冲出发开始长征。抗日战争时期,罗山县是豫鄂边区抗日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罗山县境内建有豫鄂边、信罗边、淮南三块抗日民主根据地。淮河以南扩军8000名,其中罗山人参军的就有5000多名。解放战争时期,“中原突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都发生在这块土地上,李先念、贺龙、王震、程子华、徐海东、刘华清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留下过光辉的足迹。整个革命战争时期,罗山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浴血奋战,进行了艰苦卓绝、可歌可泣的斗争,经历了充满血与火、艰苦与曲折的战斗历程,为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先后有4万多名优秀儿女为中国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何家冲作为红二十五军长征出发地,被列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罗山县是一块迅速发展的热地。新中国成立后,罗山人民艰苦创业,奋发图强,使罗山县一次又一次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世人面前。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罗山县委、县政府带领72万勤劳智慧的罗山人民,秉承红军长征精神,沫浴着改革开放的阳光雨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紧紧围绕加快经济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两大主题,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奏响了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精彩乐章,呈现了经济持续发展、政治和谐安定、社会繁荣进步、人民安居乐业的欣欣向荣景象。2010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92.7亿元,同比增长12.4%。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9亿元,同比期增长26.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111.5亿元,同比增长20.9%。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的胜利完成,标志着“十一五”期间该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具有重要意义的阶段性突破和跨越。一是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十一五”期间,全县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3.6%,人均生产总值比“十五”末增加10414元。二是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三次产业结构由“十五”末的30.7∶35.6∶33.7调整到27.6∶39.9∶32.5,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十五”末的21家发展到“十一五”末的119家,实现增加值20.6亿元,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占全县GDP的57%。旅游接待人数五年增加了80万人次,旅游相关产业收入增加了3倍。三是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十一五”期间,该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37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8倍。全县城镇建成区面积40.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2.3%,比“十五”末提高4.5个百分点,粮食产量比“十五”末增加4亿斤。四是发展成效进一步显现。“十一五”期间,该县先后获得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民政工作先进县、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国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等20多项国家、省级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