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昌方

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促使人们的思维和观念发生着巨大的变化。这其中,一些领导干部的“官”念也正在嬗变——年轻干部亦“让贤”就是其中之一。多年来,“让贤”多为年老体弱、力不从心者,而年岁不高的干部似乎是只能“上”,不能“让”,更不能“下”。然而最近媒体报道的一件事,却令人耳目一新:泰州市某部门有位担任正职的年轻官员,深感自己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主动提出“让位于贤能”。在他的恳求下,组织部门将其调入另一单位担任副职。他如愿以偿,十分愉快。

长期沿袭的陈腐观念,禁锢着人们的头脑,束缚着人们的手脚。君不见,在我们的干部队伍中,倘若偶有自知之明的年轻干部主动“让贤”,每每会招致一些世俗偏见者的种种非议:“闹啥情绪,嫌官小吗?”、“这人准是犯错误了!”由于这种观念的存在和影响,一些工作平庸、理当让贤的年轻干部也常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没有苦劳也有疲劳”为由,死死地“坚守岗位”。就连那些工作甚差、很不称职的人,也往往毫无愧色地稳坐于“铁交椅”上,直到组织部门对其降调或由群众将其 “选掉”为止。如此这般,于国于党无利,于民于己无益。不言而喻,泰州这位年轻干部的开明之举,值得肯定。

“知难而下”不为耻。山西省新绛县有位杨姓副县长,任职几年,觉得做行政领导工作发挥不了自身的业务专长,便主动辞去副县长职务。组织部门根据他的请求,安排他到本县企业任职。他如鱼得水,工作出色。

古人云:“知难而上谓之勇”。其实,在一定条件下,“知难而下”亦为勇。诚然,干革命、搞建设、做工作,需要一种披荆斩棘、知难而上的进取精神,尤其是那些勇于“自荐”、敢立“军令状”的毛遂们,更愿多多益善。然而像上述这位副县长自知难以胜任本职工作,便从改革和建设的大局出发,知难而下,“改换门庭”。这一“自退”的选择,不也需要有勇气吗?这种不齿于“下”、继而“重打锣鼓另开场”的精神,不也值得提倡吗?

报国不恋“铁饭碗”、“铁交椅”。近年来,在一些党政机关和事业单位出现了一种新尝试,一些官员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尝试创业。他们中有的人说:“我认为本人更适合从事企业的具体工作。从政并不是报国的唯一途径。”从这样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我们可以窥见,“官”本位这一观念“长城”,正在出现一道缺口……

时代在发展,改革在深化,“官”念在更新。为官者能升能降、能上能下、能进能退、能入能出、能官能民,这对于打破干部职务“终身制”,拓宽干部的“出口”和“流向”,提升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都会有益。(据《解放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