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连续四年走在全省前列,保持了跨越式发展的良好势头;宋都古城文化产业园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开发区晋升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一批重大项目建设扎实推进,发展亮点更加凸显……
这一切,都源于一个“开”字——开“封”、开拓、开放、开通、开明。
中原经济区建设大幕已经开启。站在新起点,面对新机遇,古城开封又该怎样诠释“开”的内涵,续写“开”的篇章?
(三)落后的背面,往往隐藏着观念上的差距和痼疾。深刻反思,才能真正警醒;剔肤见骨,方可找出病根。
“传统折射文明,也释放阻力”。开封在创造了灿烂文化的同时,也一度把自己困在了传统文化的篱笆之内,致使相当一部分开封人总是沉湎于昔日的辉煌,爱好虚荣,盲目自大,思想陈旧,观念滞后。
表现一:许多人潜意识里弥漫着盲目的地域自豪感,深浸在昔日千年帝都的风光之中,片面追求田园式的舒缓散淡,宁为鸡头、不做凤尾,大事干不成、小事不愿干。
表现二:有些人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眼界不宽、境界不高,习惯于跟自己比、跟过去比;办事不讲原则讲“义气”,不重规则重“关系”;怕担风险,不敢冒尖。
表现三:“等、靠、要”思想相当程度地主宰着一部分人的思路和言行,工作不计成本、不讲效率、不求质量,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但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
表现四:开放意识不强,“肥水不流外人田”,宁可坐吃山空也不想开放合作;人家开放搞活如火如荼,自己守着既得利益心安理得,有的甚至干扰大局、影响形象。
凡此种种,不一而足。这些陈腐的思想、异化的观念、偏颇的文化,与“开”背道而驰、与“开”格格不入。
(四)“开”则通,“开”则明,“开”则活,“开”则兴,“开”则强。
回首过去,开封从徘徊落后到蓄势赶超,如凤凰涅磐、浴火重生,走过了一条不寻常的发展道路。
展望“十二五”,开封提出实现“一高一保持双翻番”目标,即全市年均经济增长速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保持主要经济指标增幅走在全省前列的良好态势,到“十二五”末全市生产总值和一般预算收入分别比“十一五”末翻一番。
蓝图绘就,需要更大力度持续“开”。不“开”,思维会受限、眼界会变窄;不“开”,无以添后劲,无以增动力。
扬鞭前行,需要更加专注深入“转”。不“转”,方法不适应,基础不会牢;不“转”,发展难持续,优势形不成。
“开”中促“转”,“转”中促“开”,必将开创一番崭新天地。
(五)开“封”——打开思想闭塞之“封”。
实践证明,观念落后不可怕,关键是要把解放思想作为开路先锋。开封要只“开”不“封”,唯有解放思想不停步,荡涤思想尘埃,消除因循守旧之风,破除墨守常规之习。要有一种时时处处都要解放思想的勇气,冲破旧有的思维定势,打破传统的条条框框,敢于自我否定、自我加压、自我揭短,善于吐故纳新、革故鼎新、锐意创新,努力在推进工作、破解难题、比学赶超中更新观念,在干事创业、跨越发展、奋勇争先中解放思想、统一思想,以思想的大解放推动经济社会大发展。
(六)开通——解开发展思路之“结”。
思路不清,脚步难稳;定位不准,方向难明。用领导方式转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必须通达事理,敬畏科学,在遵循规律中不断完善科学发展的思路。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工业和旅游孰轻孰重、旅游城市要不要发展工业,曾是干部群众热议的“焦点”,困扰开封发展的“心结”。
经济力,是城市的硬实力,是城市的根基和支撑;文化力,是城市的软实力,是城市的文脉和灵魂。开封把增强经济力、提升文化力作为城市发展的两块基石,着力促进经济社会和文化旅游双重提升、协调发展,不断丰富城市内涵和品位,彰显城市个性和魅力。紧紧围绕打造国际化旅游城市、建设新型工业化城市的目标,积极探索不以牺牲农业和粮食、生态和环境为代价的“三化”协调、科学发展的路子,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开封发展必有成效。
(七)开拓——冲开体制机制之“障”。
体制不顺、机制不活,是制约开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最大障碍。开封确立了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和妥善安置职工两条基本原则,积极推进国有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使一大批国有企业通过改制、改组焕发了生机。在此基础上,开封着力破除各个领域制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城市管理体制改革、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文化旅游体制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
当前,开封的改革已进入纵深推进阶段,涉及的问题更加敏感,触及的矛盾越来越多。只有以更大的决心改革攻坚,以更大的勇气破解难题,才能冲开枷锁,消除弊端。要敢于闯别人没有涉足的领域,敢于创外地没有的模式,使改革在体制和机制两个层面不断深化。
(八)开放——敞开合作共赢之“门”。
城市有界,市场无疆。开封地处平原农业区,地下没有任何矿产资源,但山西晋煤来了,河南煤化来了,中平能化来了,三大煤业集团在开封总投资超过二百亿元。通过对外开放,开工建设了一批重大项目,国内五百强企业中有15家来汴投资发展,机械设备制造、化工、纺织、食品、医药等传统产业得到改造提升,汽车、汽车配件、精细化工、新型材料、大型装备制造、光气等新兴产业正在迅速崛起。
这说明破解“钱从哪里来”,对外开放是主途径。只要全面开放,经济“洼地”就会变为投资“高地”。当前,对外开放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产业转移浪潮来势迅猛,开封更应抓住机遇,强力实施开放引进主战略。要在“项目”和“招商”两个关键抓手上下功夫、花力气,努力做好借力发展这篇大文章。
(九)开明——闯开干事创业之“境”。
开明,即通达明智、清醒明白,不顽固、不保守。一个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环境,是转变领导方式的内在要求,是推动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做到了开明共享、干事成事,就是发展的理想境界,就会形成强大“气场”。
近年来,开封在宏观调控、中观管理、微观运作上都在转变,变得愈来愈加开明。“泼皮”、“牛二”之类的干扰少见了,重商、亲商、安商、富商的氛围浓厚了;推诿、扯皮、“红眼病”少见了,你发财我发展的理念增强了;不再抱怨,重实干了;不谈排斥,讲相容了;不提落后,说赶超了……开明的气度、包容的胸襟、博纳的智慧,将会使开封的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发展环境愈来愈优,开放之路越走越宽广。
(十)“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
繁体字的“开”,形如双手开“门”。对开封来说,这个“门”即为思想解放之门、改革开放之门、发展进步之门。
立足于“开”,就是要有开“封”的勇气、开通的志气、开拓的锐气、开放的豪气、开明的大气,紧紧围绕实现跨越发展、加快开封复兴的目标,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大力倡导干成事的作风,自加压力,不甘落后,一往无前,奋勇争先。
美丽的汴绣是一针一针绣出来的,开封的事情是一件一件干出来的。实现跨越发展,加快开封复兴,关键在做。只要我们立足于“开”,着眼于“转”,凝神聚力,务实重干,古老的开封大地一定能够展现出更加迷人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