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系列报道之二

每当唱起“八月桂花遍地开”这首唱遍大江南北的革命歌曲,我们就会想起无数革命先烈,他们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抛头颅、洒热血。然而,殊不知,这首歌曲的作者就是从新县箭厂河乡走出的开国将军——程坦。日前,本报“红色的记忆”采访组来到这块洒满先烈鲜血的土地——新县箭厂河乡。

豫风楚韵的长期浸润和熏陶,使箭厂河乡积淀了别具一格的民俗文化。“家家有烈士,户户有红军”是箭厂河乡红色历史的真实写照。

在箭厂河乡党委书记张传德的带领下,采访组记者沿新修的柏油路来到“红二十五军军魂”吴焕先的故乡——箭厂河乡竹林村曹门村民组。竹林村曹门村民组,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然而,就是这个比邻公路,共有30余户人家的小村落,却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在吴焕先故居,记者见到了吴焕先过继的儿子,他告诉记者,目前,他家中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家境不是十分富裕。当记者问及对政府还有什么要求时,他说,吴焕先是为了共和国成立而牺牲的,他的死是光荣的。我没有什么要求,只希望下一代永远记住这段历史,把革命传统代代相传。

张传德告诉记者,吴焕先1923年考入湖北麻城蚕业学校,次年加入共青团,1926年加入共产党。同年,回乡创办“三堂革命红学”农民协会组织。1927年创建新县第一个党支部,组建并带领农民义勇队参加“黄麻起义”。1929年7月参加“白沙关万人暴动”,随后,历任鄂豫皖边革命委员会土地委员会主席、鄂豫皖省委委员、红二十五军政委、红四方面军政治部主任等职。1932年红四方面军长征后,吴焕先留守根据地,重建红二十五军,先后任军长、政治委员。1934年11月,他和程子华、徐海东率领红二十五军长征,北上抗日。1935年8月,在甘肃省泾川县四坡村渡河战斗中,遇敌突袭,在指挥部队突围时,壮烈牺牲,年仅28岁。1985年,在吴焕先烈士牺牲50周年之际,经中央批准,河南省委在新县为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举行了隆重的纪念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李先念、徐向前等分别题词。1986年,吴焕先故居被河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革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重视教育是我党一以贯之的光荣传统。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摇篮——箭厂河乡,记者来到列宁小学。列宁小学位于箭厂河乡街南,原为吴氏祠堂,始建于1876年,整个建筑坐南面北,青砖灰瓦,龙须燕尾,双狮立门,鹿鹤门柱,四水归一,两排10间,占地813平方米,属典型的徽派结构,古韵犹存,气势雄伟,巍巍壮观。1926年秋,箭厂河农民运动兴起,吴焕先等共产党人选派共产党员吴立子和进步知识分子刘雅亭,在箭厂河创办了一所“中山小学”。1927年春,为适应农民运动的需要,学校增设成人班以培养农运骨干,1930年,随着根据地苏维埃政权的建立和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学校改称“列宁小学”。当时,“列宁小学”分3个班,学生130多人,直属县苏维埃领导。“列宁小学”除开设国语、算术、历史、地理、体育、音乐等课程外,还经常进行革命宣传工作,董必武、郑位三等都曾在此授课。1932年秋,第四次反围剿失败,学校停办。2001年,该校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