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写下这个题目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牺牲在工作岗位上的一个普通公务员——在凤阳县小岗村挂职任党委第一书记的沈浩;第二个想到的就是我市去年选拔317名市、县优秀干部到“双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的事情。到基层挂职,第一书记的“第一”是什么?
这个答案,在《信阳日报》“新农村”栏目的一则消息中得到了印证。据报道,受市委选派,王风银自任职息县曹黄林乡凉亭村党组织第一书记以来,紧紧团结和依靠村“两委”一班人,围绕村级党组织建设“五个好”目标和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这一主线,认真落实上级工作部署,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步伐,着力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全村经济快速发展。“第一书记办实事,大家自然心欢喜”,当地老百姓高兴地说。
这样的第一书记,老百姓当然欢迎。比如我市到“双薄弱村”担任第一书记的317名干部,自去年上任以来,在村里就科学立项642个,到位资金1.4亿元,新修道路32公里,新修水渠10公里,新增安全饮水覆盖人口1.6万人,改建村级活动场所36个,新建农民书屋103个。比如沈浩,他把下乡挂职锻炼看成是“干点事业”的一个机会,把小岗村作为一个新的创业舞台,利用小岗村这张名片,实现了自身的价值,为社会创造了财富。
作为一名国家公务员、一名党的干部、一名人民的公仆,到基层挂职,特别是担任第一书记,其“第一”要务应当是全心全意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如此,才能树立党的形象、政府的形象、公仆的形象,才能构建公平社会、和谐社会。因为,一个时期以来,老百姓对挂职干部印象不是太好,曾经流传这样一个顺口溜:“不干不好意思、干点意思意思、干多了没啥意思”。但是,这些第一书记们用实干、真诚感动了老百姓,用业绩赢得了领导的赞誉,用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书记的光辉形象。
是的,如果说到农村挂职担任第一书记有“镀金”嫌疑的话,那么,把“第一”要务记在心里、落实在行动上,多办实事,常办好事,老百姓一定会看在眼里、记在心里。“镀金”就转变为“真金”,而第一书记的“第一”也就在其中,新农村的美好愿望也就在眼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