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长江日报》报道:武汉市一家低档餐馆一天中倒掉的剩余饭菜就有50桶。这种食物浪费现象,在我国大学、行政机关、家庭中十分严重。湖北省九三学社因此提交提案,建议建立健全相关法律制度以约束餐饮浪费行为。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经常被用作儿童启蒙的古诗,其教育意义却被现在的很多成年人抛诸脑后。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对大、中、小三类城市共2700桌不同规模的餐桌中剩余饭菜的蛋白质、脂肪等进行系统分析,保守推算,我国2007年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是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综合推算,我国消费者仅在规模以上餐馆的餐饮消费中,每年最少倒掉了约2亿人一年的口粮。如此严重的食物浪费现象,让人触目惊心?
食物浪费对社会、资源、环境和人们的身心健康都会带来巨大危害,尤其对于我们这样一个人均资源紧缺的国家来说,浪费更是“犯罪”。我国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还有那么多人没有解决温饱问题,还有那么多孩子因贫穷而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资料显示,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严重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与此同时,巨大的食物浪费还增加了生活垃圾量,对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也不轻,与我们建设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背道而驰。
那么,我国食物浪费为何如此严重,原因主要有三个:一是制约浪费的有效机制没有形成。节约食物资源既是广大社会成员应有的行为,也是成熟社会现代管理的重要目标。限制浪费需要有一系列的社会约束机制和条件支撑,而我国这种机制存在缺失,体现在浪费惩治机制缺失,同时公款消费食物浪费数量大;二是节约食物资源的社会公众意识不强。就拿我国接待宾客、红白喜事等方面的习惯看,食物消费多以丰盛、有余为目标,没有减少浪费的意识,特别是我们在生活物质条件改善后,追求奢侈、讲究排场的风气容易流行,节约意识淡薄;三是消费过程中的环境条件不健全。如居民在外就餐的菜单标准不一样,使得消费者难以选择食物数量,另外食物信息不对称也容易造成食物浪费。
减少食物浪费是关系我国13亿人口食物资源和健康的大事。面对日益严重的食物浪费现象,法律出手予以遏制和引导很有必要。一是要通过立法加强节约食物资源的制度建设。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我们要借鉴国外经验与教训,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关法律与条例,促进食物资源的节约,增加对浪费的约束与处罚。特别在解决我国粮食问题的思路中,粮食节约应作为重要的一环;二是要通过立法大力倡导节约食物的社会风气。浪费是一种可耻的行为,即使在发达国家,节俭也被视为一种美德,是对劳动的尊重,也是一种社会责任。在全社会营造“节约食物文明,浪费食物可耻”的氛围,是当务之急。只要人人都珍惜粮食,消费得更趋合理一些,许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三是通过立法逐步推行分餐制。这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减少食物浪费、卫生健康的就餐方式,我国还需大力倡导和推行。
【摘自《法制与社会》夏金秋/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