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剑
在建行做理财顾问的几年时间里,接触到的投资者越来越多,也逐渐了解到大家在基金投资过程中遇到的疑问、困惑,以及大家在面对复杂的市场、纷繁的产品时所产生的一些误区,在这里为大家一一列出,希望在未来的投“基”过程中,大家能够尽量避免。
买便宜的基金更划算
经常听到一些投资者在挑选基金时说:“这基金太贵了,买了份额太少不划算。我去买那个几毛钱的多好!”其实基金净值是历史业绩的累积,净值高是因为成立以来业绩好或者分红少的结果,并不影响基金未来的业绩。选择基金主要看基金经理的投资能力,如果投资能力强,净值高的基金的净值可能会一路走高,像嘉实增长这样的高净值基金,可以算作强者恒强的一个例证。如果投资能力差,择时或者择股不慎也可能会给投资者造成损失。有的投资者觉得净值低的基金收益高,其实核算收益率主要看相对值,不能只看绝对值。以1万元投资为例,购买1万份净值为1元的基金和5000份净值为2元的基金,如果收益率达到10%,同样可以实现1000元的收益,所以,净值高低和收益率没有什么关系。
其实,还存在另一种可能性。正因为很多投资者都有这样的心理误区,高净值的基金反而有可能购买的人更少,从而基金规模增加的并不是很快,对于主动型基金来说,也是基金运作的一大优势。
基金产品越分散越好
在为投资者做账户分析时,经常看到一些投资者持有很多支基金产品,仅嘉实便可达到10多支,且还持有其他公司的产品。其实,过多的数量不利于持续追踪基金表现,也未必能分散投资风险,但是必然会分散优良基金的超额利润贡献。况且,很多人选择的基金产品种类非常类似,比如持有多支指数型基金。
长期投资就是放着不动
这也是在投资者中常见的一个误区。总是听到有朋友抱怨:“我2007年买的基金,有3年多了,还是亏损,难道3年还不算长期投资吗?”其实,所谓长期投资,更强调的是需要大家具备一种心态,即将眼光看得更长远一些,不要过于关注基金短期的业绩。但是并不是什么基金产品都适合长期投资,不等于什么时候都适合拿着同样的产品组合不动,不等于不追踪基金的变化。长期投资和阶段性持有其实并不矛盾,适时减仓和调换是回避系统性风险和非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手段。可以一段时间关注一些账户里面持有基金的走势,并与顾问交流是否需要作出调整。
新基金一定比老基金好
基金销售渠道对新基金的宣传比较多,投资者较多接触的也是新基金的消息,很多投资者习惯购买新基金。不过从理性投资角度,对新基金的择时择股能力缺乏判断依据。而且,新基金存在建仓期和封闭期,如果判断大盘要上涨,选择新基金的收益会落后于老基金;如果判断大盘要下跌,买新发行的基金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其实,两者各有优势,该购买谁视时机而定。就当前的震荡市来说,新基金的优势明显。基金圈里流传这样一句话:“牛市买老基,熊市买新基。”意思是说,如果后市大盘上涨,老基金仓位重,上涨也快,因此在股市大幅上涨阶段,老基金业绩会超过新发基金业绩;反之,如果大盘下跌,老基金受到的影响也最大,在熊市其表现往往不如新基金。2008年老基金的表现远远不如新基金,已经证明了这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