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该镇党委书记伍斌(右一)陪同浉河区委书记霍勇(右二)为群众发放新农保养老金。本报记者 孟 磊 摄
图为该镇何家寨茶叶市场一角。本报记者 孟 磊 摄

□本报记者 孟 磊

浉河港镇坐落在风景秀丽的南湾湖畔,有“茶王之乡”之称,近年来,该镇锐意创新,努力进取,推动了大发展,铸就了新辉煌。

产业给力,茶乡经济添异彩。该镇牢牢锁定特色在茶、优势在茶的特点,着力做大、做强、做名、做优茶产业,助推茶乡经济大发展。抢抓政策机遇,采取宣传发动,责任联动,示范带动等措施,加快建设茶基地,使全镇茶园面积达到15万亩,成为全国产茶面积最大的乡镇,建成名副其实的茶叶专业示范镇。成立了白云红茶研发中心,成功研发了高端信阳红茶,推动了茶经济的大发展,开创了信阳茶产业新纪元。

组织强基,党的建设增活力。该镇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得到新体现,创新“五位一体”党建新模式,新成立党总支7个,外建党支部一个,企业党支部一个,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得到新加强。推进延伸“四议两公开”工作法,农村基层事务管理得到规范和加强,党的向心力得到新提升。

民生固本,创新保障促和谐。该镇率先启动了新农保试点工作,创新发展养老体制,代表浉河区成功举办了新农保养老金首发仪式,向群众老有所养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扎实开展新农合工作,为村级卫生室更新医疗设备,对村医进行轮训,农村医疗网络逐步健全,服务水平大幅提升,群众基本实现了病有所医。

村镇壮骨,农村面貌展新姿。该镇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着力改造旧村,建设新村,相继建成了白庙农民新村、大田农民新村、桃园农民新村、龙潭农民新村、绿之缘小区、锦绣茶乡新村,一大批独具茶乡特色的农民新村如雨后春笋,拔地而起,城乡一体快速推进,茶乡面貌焕然一新。

合作添翼,汇聚舢板成大船。该镇依托资源优势,采取龙头企业创办、种茶大户联办、村干部领办、返镇创业人员兴办等4条途径,大力发展各类合作经济组织,使全镇合作社迅速增至85家,初步形成了“合作社+基地+社员+农户”的发展模式,使广大群众有序、科学地组织起来,凝聚成建设试验区的强大合力。

金融筑路,盘活资源壮经济。该镇不断创新农村金融体制,盘活农村资源,助推经济发展,按照“民办、民用、民享、民受益”的原则,新成立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5家,入股资金420万元,创新融资渠道,实现了农村资金的良性循环,为试验区建设提供了资金支持。成功举办了全省首家林银合作启动仪式,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五权”抵押贷款的新模式,使不动产动起来,资源变成了资金。

土地搭台,规模经营育大户。该镇把扶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作为土地流转的重要抓手,积极探索“合作社+农户”的流转形式,使土地向大户集中、向合作社集中、向产业集中。抓示范,按照“村支两委引导,党员带头,农民为主”的原则,采取干部带头引领等抓好示范工作,充分调动群众土地流转的积极性。全力打造黄庙千亩茶基地大流转等一批土地流转亮点,成功实现了冇人山1.12万亩林地大流转,成为全市土地流转的典范和亮点工程,以此为基础,探索经验,逐步推广,形成了规模经营。

文化为媒,巧乘东风积财富。该镇投入资金210万元,新建白龙潭文化广场一个,投入资金30余万元,新建文化书屋5个,丰富了民间文化生活。同时,立足深厚的茶文化底蕴和红、绿传承文化,以茶为媒,以红为灵,以绿为魂,深入挖潜传承文化,打造特色精典文化。通过文化建设,既鼓了农民的“钱袋”,又富了农民的“脑袋”,为试验区建设积累了财富,形成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智力支持和力量源泉。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展望未来,意气风发的浉河港人正乘风破浪,以坚韧不拔的勇气和豪情,一往无前、锐意进取,勇办改革试验区,为建设魅力浉河港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