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维

(一)

在“汭”字的诸多含意中,有三个方面值得我们注意。一是指两条河合流,两条河汇合。《说文解字》:“汭,水相入也。”二是指水流之北。《书·禹贡》:“泾属渭汭。”孔传:“水北曰汭。”三是指河流弯曲的地方。《左传·昭公元年》:“馆于洛汭。”《左传》:“虢公败戎于渭汭。”杜预注:“水之隈曲曰汭。”

南山嘴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倘若你登上维雪啤酒有限公司东侧的山头,站在新建成的平山塔上,举目西北,琴桥、安桥、河洲榭和众多的浉河美景尽收眼底。你还会发现一个充满魅力的画面:信阳市的母亲河——浉河(古称浉水)在此自西向东流过京广铁路桥后,与东双河交汇,形成一个弯曲部位,曰“汭”;在其弯曲处的正北岸,自西向东的董家湾、唐家湾、西刘湾三村庄向浉河河床伸展,形成向南突出的“嘴”;自“嘴”部越过平桥大道,正北约1华里处就是著名的“南山嘴遗址”。也就是说,南山嘴位于浉河与东双河的交汇处,位于浉河的弯曲部位,地处浉河北岸。

南山嘴之所以出名在于这里有一处远近闻名的古文化遗址。遗址位于一条南北走向的山冈上,这里是向南平缓、朝阳的山坡。浉河便利的水源,沿岸肥沃的土地适宜人类居住、生活。约1万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这里生息、繁衍,信阳文明的曙光在此初现,信阳城市的雏形在此显现,信阳的“根”源于此。

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南山嘴遗址是一处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时期的大遗址,属信阳市浉河区东6公里处的五星办事处平西村管辖。遗址高出地面约15米,其东南、西南分别与震雷山、琵琶山隔河相望。南山嘴遗址总面积约4500平方米,文化层厚度1米至2米。其地层可分两层,上层为龙山文化层,文化层后约0.2米至1米,发现有泥质黑陶、灰陶,器物有鼎、鬲、盆、罐及石器等。下层为仰韶文化,文化层厚0.7米至1.1米,其中包含有夹砂灰陶、红陶、泥质灰陶。器型有盆、罐、鼎、纺轮、弹丸以及打制、磨制石器等。1982年10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长安志敏先生曾来此进行考察,发现有类似裴李岗文化(距今8000年)的鼎足、陶片等。1983年4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河南一队在此试掘5米×5米探方4个、10米×10米探方2个,发掘面积300平方米,出土陶器、石器等文物,同时,还出土有砾石和细石器。细石器介于旧石器和新石器之间,或与新石器并用。在这里发现细石器表明,该遗址的年代可提前到距今12000年左右。在此次发掘中,还发现2件石祖,说明当时的人们十分崇拜男性,他们将石祖供于庙中进行祭祀,以求得人丁兴旺,也表达对祖先的无限崇敬。大约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随着人口的增加,居住在南山嘴的先民以此为中心不断向信阳周围迁移、扩散,先后在现今市区的关家湾、平桥火车站、三里店等地建立起新的聚落,成为信阳市最早的“居民”。

(二)

春秋早、中期,南山嘴依然是块风水宝地,樊姓、潘姓贵族或久居于此,或在此避难,樊君、潘君还都把这里选择为他们的长眠之地。1978年至1986年,文物部门在遗址上发掘了4座春秋早期墓葬。其中1978年发掘的一、二号墓为樊夔夫妇墓,出土文物有樊君宝盆、鼎、壶、盘等5件带铭纹的铜器,其中一件樊夫人盘上的铭文道:“樊夫人龙嬴自做行盘”。1981年发掘的三号墓与樊夔夫妇墓形制、葬式相似,出土器物有鼎、壶、舟等铜器以及玉管、玉珏、玉佩等玉器。1986年发掘的五号墓为番叔墓,出土有番叔壶、四不像牺尊、箕形器、原始瓷碗等一批文物。

据史料记载,樊有宗周之樊、成周之樊、湖北之樊。宗周之樊在今陕西境内,成周之樊在洛阳,两地均远离信阳,灭国后的樊君逃到这里似无可能。因此,南山嘴遗址出土青铜器铭文记载的樊君应为湖北之樊国的樊君。《读史方舆纪要》记载:“樊城,府城北,汉江上,与襄阳城隔江对峙,志以为即周仲山甫所封樊国也。”《舆地沿革表》卷十七记载,襄樊县“周时荆州之域,汉北则豫州域,中有樊、鄢、罗、卢戎等六国,后皆并于楚。樊国在城北汉江上,即今樊城地,为仲山甫所封,其灭于楚。”上述记载表明,春秋时期,位于今汉江流域的樊国被楚灭后,樊君夔夫妇几经辗转逃到信阳南山嘴一带居住,死后葬在这里。也许是死得稍早,当时的家境还算殷实,樊君夔夫人的随葬品多而精美。或许是家庭破落的缘故,樊君夔的随葬品数量和品质无法与夫人相提并论,显示出窘迫的境况。

南山嘴遗址5号墓出土的铜壶的颈部外壁有铭文4行12字:番叔□龠,自作宝壶,其永用之。番(即潘,下同)是周代古姓之一,潘姓及潘国由来已久。西周时,番氏已在周王室任要职。传世的番生簋(盖)铭文记载:“王令(番生)籍司公族、卿事,太史寮。”在一件“番菊生壶”和另一件“王作番妃鬲”铭文中,还有“番女适周”(即与周王室通婚)的记载。后来,番国不断向南迁移,为周王朝抵御日益强大的楚国。春秋早期,番国已成为淮河上游地区的诸侯国之一,当位于今信阳市周围。多年来,在信阳附近发现的春秋早期墓葬应与之有关。1974年春,在今平桥区甘岸镇发现的一座春秋墓,出土一组青铜器,计盘1,匜2,其中一件匜腹内壁有铭文4行17字:隹(惟)番伯酓自作匜,其万年无疆子孙永宝用。盘、匜与三门峡上村岭虢国墓地所出同类器物类似,具有浓厚的中原文化特征,时代为春秋早期前段。1978年1月,潢川县彭店乡一座春秋墓出土了一组青铜器,有鼎、簋、壶、罍、盘各1件,盘内底部有铭文18字:隹(惟)番君伯□用赤金自□,万年子孙永用之享。为春秋早、中之际的器物。1979年3月,今浉河区吴家店镇杨河村一座春秋墓出土鼎2件,盘、匜各1件,四件铜器内均有铭文18字:隹(惟)番哀伯者自作宝鼎(或盘、匜),其万年子孙永宝用享。春秋中期,番国已迁至今河南固始县一带,后为吴所灭,今存番国故城遗址,位于今固始县城的中、北部。

(三)

沿京广铁路一线是中国的一条地理分界线、生命线和文化线,而南山嘴遗址都与此有关。首先,这条线位于中国地理上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由山地向平原过渡)。其次,位于这条线上的北京周口店的“山顶洞人”,许昌灵井的“许昌人”,洛阳、南阳(两地虽偏离京广线,但仍属于第二阶梯向第三阶梯的过渡地带)交界处的“南召猿人”等都是中国史前的先民。人类就是从这里出发,由山地迈向平原,踏上了漫长的创建文明之旅。再次,纵观中国历史,这条线上见证了诸多王朝的兴衰,创造了辉煌的中华文化,无论是夏、商、周,还是唐、宋、元、明、清都是如此。南山嘴遗址位于传统的中原文化带分布的最南端,在中华文明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占有一席之地。南山嘴紧邻“义阳三关”的北部,三关以南即是另外一种文化——荆蛮文化的分布区。截至目前,在信阳周围没有发现比南山嘴遗址更早的古代文化遗存。因此,这里为研究淮河上游地区的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提供了条件,为今后发现更早的信阳古代文化遗存提供了线索。

南山嘴遗址的重要性已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为守住信阳的“根”,目前其高规格的保护规划正在编制中。我们相信在不远的将来,一个集古代文化展示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遗址公园就会展现在世人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