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2008年年初,面对50年一遇的特大冰雪灾害,我市广大干部主动出击、科学应对,实现了四个没有,即没有发生交通中断、没有发生大的交通事故、没有发生供电中断、没有发生人员死亡,受到了前来视察的周永康同志的肯定,说信阳抗雪灾工作充分展示了一个地方领导的执政能力;在支援汶川地震灾区工作中,我市在全省率先完成援建任务;在为群众解实事、办难事中,我市排查一批,督办一批,解决一批,把大量矛盾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把群众来信当做家书、把信访群众当做家人、把群众难事当做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做家业。”四家工作法更是得到了各界的大力推崇。

这种“蝴蝶效应”,体现在经济发展方面,使信阳的经济发展实现年年大跨越。“禁酒令”的成功实施,增强了全市上下各级领导干部的决心和信心。在发展经济过程中,我市敢于自我加压,敢于弯道超车,敢于逆势而上。特别是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不少地方经济停止增长,甚至出现负增长,但由于市委、市政府谋得早、抓得实、干得硬,经济发展逆势而上,继续保持强劲增长的好势头。“十一五”期间信阳发展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跨越——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人均生产总值突破10000元,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0亿元,粮食产量突破100亿斤,金融机构存款余额突破1000亿元,直接利用外资突破1亿美元。面对这“六个一”,许多人惊叹:“不可想象!”

这种“蝴蝶效应”,体现在城市环境的改善方面,就是一连串骄人的数字和荣耀:新增城区面积12.5平方公里,新建城市道路27条70多公里,新增绿化面积190万平方公里,安装路灯4000余盏。近年来,我市先后投资6000余万元对140余条背街小巷和18处城中村、城郊结合部进行了集中整治;投资7000多万元,拆除了中心城区所有旱厕,新建改造水冲式公厕501座,全部免费开放;投资6亿元,全面贯通浉河南北两岸38公里的沿河大道,新建了带状公园和“浉河新八景”;投资4000万元在浉河沿岸新植防护林和行道树20万平方米;投资2000多万元完成了浉河两岸的亮化工程。我市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级生态示范市、全国双拥模范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最具投资潜力中小城市20强、中国十佳宜居城市、中国创业之城、中国最具绿色竞争力城市……一项项光彩夺目的荣誉令国内同等城市瞩目,也让我市开始实现由中等城市向区域性中心城市跨越。

这种“蝴蝶效应”,体现在信阳的发展环境方面,发展环境有了根本性的改变。我市以前也曾出台过优化发展环境的政策和措施,但效果不是很好。2007年以来,借着“禁酒令”的执行效应,我市全面落实“五禁止”、“十不准”的要求,先后实行了行政服务事项一周办结制、投资项目首问负责制、企业25天宁静工作日制、县处级领导联系重点企业等制度,不抓则已,一抓到底,确保了各项制度真正执行到位。2008年,我市又利用一年的时间,建成并投入使用了当前全省面积最大、人气最旺、功能最完备的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大厅,起名为“百花之窗”。其用意正如市委书记王铁所说,“百花之窗”是让人民来办事的窗口,是党和政府为民的窗口,是展示信阳形象的窗口,要不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把这个窗口擦得更亮,更好地为人民群众服务。同时,通过这个窗口,可以看到群众对党和政府到底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可以看到执政的不足并加以改善,以利于更好地“善待家人、乐办家事”。在这里,实现了所有行政服务事项周办结率100%。环境就是竞争力,环境就是吸引力,当年我市累计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增幅分别居全省第一和第三。

“禁酒令”的“蝴蝶效应”,优化了软环境,也改善了硬环境,最终体现在加强了党和政府的执行力。信阳的执行力来自说了就办、定了就干,突出表现在“禁酒令”的落实和坚持,表现在行政审批“阳光作业流程”的廉洁高效,表现在成为全省5个“零非访”市之一,表现在群众主体地位增强、首创精神迸发的干事创业上。

当前,我市正在继续奋力推进河南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努力把信阳建设成中原经济区建设的区域增长极、战略支撑点和改革试验区。全市广大干部正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觉担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真抓实干、务求实效,继续把这“蝴蝶效应”放大,把环境做美、做优,营造一个亮丽、好客、开放的信阳,充分汇聚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让信阳成为投资的热土,创业的福地,宜居的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