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郑志强说,在做中保障了民生。我们始终坚持做任何事情的落脚点都放在能不能改善民生、能不能让老百姓满意上。从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受益的地方做起,从群众最不满意的地方做起。“十一五”期间,我县财政支出直接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累计达10多亿元,科技、教育、文化、民政、卫生等社会事业投入逐年大幅度提高,广大群众从一项项治理、一个个工程、一件件实事得到了更多实惠。率先在全国开展新农保,实现全覆盖。截至目前,中央和省财政已到位补贴资金7000万元,为全县7.3万60周岁以上农民发放养老金7626万元,第一批参保农民人均已领取养老金2353元,广大农民群众实现了“老有所养”的千年梦想。探索五保供养“罗山模式”在全省推广。目前,全县已建成敬老院52所,五保集中供养率达63%,集中供养标准由每人每年1200元提高到2000元,共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900万余元。五保对象参加“新农合”和城乡住院医疗保险全部由政府买单。不断完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的健康保障能力。高标准建成248个村级卫生室,方便了农民看病就医。参加“新农合”农民58.3万人,参合率达96.7%。高度重视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加快建立和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和城乡居民社会保障体系,城乡低保保障对象达4.2万人,解决了13.4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完成了58个贫困村整村推进工作。

郑志强说,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我们咬定“做”字不放松,练好“做”功,力促罗山跨越发展,一是坚持改革试验,夯实三农工作基础。以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总抓手,着力抓好22个、总投资8.2亿元的重点农业项目,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巩固和扩大农业农村发展的好形势。二是坚持产业集聚,提升工业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工业强县”战略,围绕“建园区、重招商、优服务、强支撑”的思路,着力抓好21个、总投资22.7亿元的重点工业项目,进一步做大总量、盘活存量、扩大增量,提高产业集聚区承载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推动工业经济跨越发展。三是坚持建管并重,增强县城承载功能。要按照“扩大规模、完善配套、提升档次、协调推进”的总体要求,完善新区功能,改善老城条件,着力抓好62个、总投资46.7亿元的城建项目,增强县城综合承载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