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李龙师

是一种担当,也是一种信义;是平凡,更散发巨大的力量。当山西夏县退休局长胡丙申打工十年,为百姓还债的事迹通过网络传播,无数人为之唏嘘感慨。一个老人的平凡故事,却让公众读到了一个人的信义,更看到了一个社会的精神坚守。

得失利弊,本存于心。从“利”的观点看,为了替别人还债,放下退休局长的身段,舍弃悠闲的生活,胡丙申的选择纯粹是失,是有人所称的“憨”。但从另一种观点看,我们分明感受到老人身上散发出的强大的感召力量。

这种力量,发自于信义,托出的是尊严。人生一世,以尊严立于天地之间,以信义存于社会之中。尊严,既来自社会成员之间的彼此尊重,更源于自尊自重。当胡丙申这位退休老人毅然决定承担替人担保的巨额债务时,我们感受到铮铮的担当之力;当他不是选择将困难移交,而是毅然走向街头打工还债,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心胸的豁达,更有人生态度的从容坦然。“一顿饭一碗水,一棵葱,一个馍,很清苦”,但凡有自怜的感慨,抑或清苦的辛酸,这位老人的平凡传奇不会书写至今,随时都会放弃。

仰不愧于天,俯不祚于人。十年的艰辛,执着的坚守,托出了一位平凡老人的高尚,更传递了一份感人至深、可敬可学的力量。这种力量,可激发自己,辐射他人,感召他人,成为在人心、社会中普遍建立起来的大爱力量。胡丙申之所行,令人感慨却并不陌生,从某种意义上,它正是中华民族自古信义精神越千年而依然生机勃勃的体现,正如胡丙申老人所说:“运城是关公故里,历来重信尚义”。

信义,不可或缺,却寓于寻常之中。信义,应成为这个社会永远的坚守。(新华社北京5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