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我市因缺水无法进行水稻插秧的田地。

□本报记者  杨 柳 文/图

近期,市农业局局长齐城带领农业抗旱保收专家组成员,先后深入我市平桥区五里镇、查山乡,光山县仙居乡、孙铁铺镇,罗山县莽张乡、庙仙乡等6大干旱片区调研,在受旱严重的村、组农田,实地查看土壤墒情、水情、苗情,了解水稻抗旱插秧进展情况,并与专家现场会商,提出解决春稻插秧缺水应对方案。

据市农业局农情统计,全市春稻计划种植面积340万亩,截至5月24日,已栽插244万亩,仍有近100万亩等水待插。调研发现,没栽插的春稻主要集中在6大干旱片区。这些地方基本都是岗坡田,水稻栽插主要靠降水和塘湖堰坝蓄水,水利设施不完备,少雨的年份很容易受旱。

虽然5月份历经两次较大的降水过程,特别是5月20日至23日在省气象局和信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对我市17个作业点实施了人工增雨,促使全市普降中雨,缓解了一些水稻栽插用水所需。但由于去冬今春降水偏少,导致塘湖堰坝蓄水少,6大干旱片区水稻栽插仍然面临缺水问题。

对此,齐城现场提出:“结合农民种植习惯,同时考虑到我市春稻移栽期可延至6月10日,从眼前看,最有效的解决办法就是应急打井。”齐城还对打井所需的资金和井的长期效能发挥提出了解决办法。一是调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优先用于抗旱打井。6大干旱片区地势较高,打井深度需达到100米。100米的井深可满足附近100亩田地的用水需求。打一口井的费用加上机电配套共需资金5万元左右。农民可自筹一部分、财政补贴一部分。对于调整“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项目的用途,齐城在调研现场当即用电话向省农业厅领导请示汇报。省农业厅领导明确表示,鉴于信阳市当前的农业生产实际,同意作出调整;二是打井要做好布局规划。一要把井打在最缺水的地方,二要最大限度地发挥井的效能。在干旱的时候满足农作物浇灌用水,不旱的时候满足农民生活用水,保持水井持续发挥作用。目前,我市农业部门已在罗山县开始试点,其中罗山县庙仙乡已打了12口深井,极大地缓解了当地农民插秧用水所需。

在调研中,农业专家们还对全市抗旱插秧工作提出了分类指导意见。一是轻度缺水区,大部分已插上秧。通过近期两次降水,基本上可以满足近一段时间水稻的用水需求;二是中度缺水区,补充一部分水源,基本上可以满足水稻栽插用水,各地要抓紧时间尽早栽插。考虑到近期的天气状况,栽插后要加强水分管理,合理用水、节约用水,发挥现有水源的最大作用,尽量满足水稻用水所需;三是对仍然缺水插秧的6大干旱片区,要做两手准备:第一,考虑到农民的种植习惯,至6月10日以前仍要积极挖掘水源,尽可能地解决农民栽插水稻的用水需求。第二,对6月10日以后仍然缺水的地方,各地要尽早考虑适时进行改种,并提前拿出改种方案,科学指导农民抗旱保收,最大限度地减少因水稻栽插不上而造成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