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实现“新兴”,就要坚持在发展中调整、在调整中提升、在提升中增效,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城乡一体化为主战略,以富民强市为中心任务,走出一条产城融合、城乡统筹协调的发展新路子。
成为“中心”,就要不断强化项目带动、品牌带动、创新带动和服务带动,延伸辐射半径、增强吸附能力,聚拢“人气”、聚汇“财气”、聚集“商气”、叫响“名气”。
瞄准“活力”、“新兴”、“中心”这三个关键词来定位、持续地干,小市完全可以有大作为。
(四)发挥优势科学地干。
市情不同、特色不同、优缺点不同,决定了生搬硬套一种发展模式根本行不通。立足实际、遵循规律、发挥优势、彰显特色,才是科学发展之道。
济源的优势在哪里?不妨掰着指头数一数:
城乡一体化实现程度达到78.96%,居全省第二,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2.19:1;
工业基础较好,拥有钢铁、铅锌、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特色优势产业;
区位优势明显,是晋煤外运的重要通道,也是豫西北、晋东南的重要交通枢纽;
地处中原经济区沿黄生态涵养带和太行生态区,是中原经济区生态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市管镇(街道)“一竿子插到底”的特殊体制,减少了中间环节,便于工作的落实……
立足这些特色和优势,济源提出了打造中原经济区“四区三基地”的目标:强化“市域济源”的发展理念,进一步提升城乡一体化的层次和水平,打造城乡一体化先行区;坚持做强做优传统产业、做大做强新兴产业,打造新型有色、装备制造、能源基地;加强与山西晋城、运城和焦作等周边省市的交流合作,构建“洛(阳)三(门峡)济(源)”经济隆起带,打造沿边开放合作示范区;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打造南太行、沿黄生态屏障区;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推进改革创新,打造改革创新试验区。
建设“四区三基地”是一项系统工程,每项工作都可以细化分解为一个个具体项目,围绕项目来做,才能形成合力,让工作真正落实、取得实效。就好比打台球,一个项目就是一枚“目标球”,只有集中精力去谋划、去运作,才能把“目标球”一个个准确地打进“袋口”。必须用好项目建设这个总抓手,认真谋划、明确责任、狠抓落实,靠项目来带动发展、彰显优势、实现跨越,这也是领导方式的转变。
(五)大胆探索创新地干。
“把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并合理地发挥出去”,发展的活力就会持续迸发。
思想观念要创新。持续开展了五年的创新思想观念、优化干部作风、优化发展环境“一创双优”集中教育活动,让创新的激情在济源人的血液中涌动,但一些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依然存在:小富则安、小进即满,满足于纵向看成绩,不善于横向找差距;怕别人沾光、怕自己吃亏,只想单打独斗,不愿与人合作……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不断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把“发展、创新、效能、为民”从口号化为实实在在的行动。
思维方式要创新。济源人有干事创业的优良传统,但有时却强于埋头苦干、弱于谋划运作;满足于说一做一,不善于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创新思维方式,就要大胆跳出“落实工作就是开会、发文”、“检查评比就是听汇报、查资料”、“服务领导就是言听计从”、“营造氛围就是标语、横幅”等传统模式,培养多向思维、发散思维和创新思维,进一步拓展发展路径。
体制机制、方式方法要创新。创新目标绩效考核体系,克服片面追求GDP的倾向,根据镇(街道)、部门的不同特点实施分类考核,适当增加民意考核权重;进一步扩权强镇,赋予镇(街道)更大的发展自主权;创新抓工作落实的机制,对重点项目、重大事项实施台账管理、集中交办,强化跟踪问效;开展镇(街道)结对竞赛、百村富民工程、新老典型村互学竞赛,用竞赛机制撬动城乡社会管理,让干群一天到晚想的是发展、干的还是发展。
(六)抬高标杆提升地干。
抬高标杆,干才有高效率、高质量。用“中心城市”的标准来衡量,济源需要提升的地方还有很多。
能力素质要提升。济源的干部职级提高了,但一些同志的能力、水平还停留在县、镇的层面;农民变成市民了,多数人的文明素质还没有完全达到现代公民的标准。要深入实施干部培训工程,办好“月末大讲堂”,着力提高干部的决策水平和执行力;要扎实开展全民文明素质教育,让“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更加深入人心。
城市品位要提升。尽管济源的城镇化率达到50%,但与大城市相比,还能看出不少县城的影子。要按照“优化西北、拓展东南、建设新区、改造老城”的思路,强化基础设施,完善城市功能,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进一步彰显“大气、秀气、灵气”的城市特色。
发展环境要提升。一些单位和部门服务意识不强、办事效率低下,工作时紧时松、久拖不决;一些部门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一些地方影响项目落地和企业正常生产经营的现象时有发生……改善环境,每个济源人都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视环境、爱护环境,携手营造优质高效的行政环境、公正严明的司法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
幸福指数要提升。老百姓关心的不只是GDP,更关心自己的收入提高了没有、生活改善了没有、保障到位了没有。济源这些年来的快速发展,让老百姓得到了很多实惠:在全省率先实现了组组通硬化路、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自来水村村通广播电视,率先实现了最低生活保障、社会养老保障、医疗保障的城乡全覆盖……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通过发展来推动民生事业的不断进步,扎实推进就业、教育公平、社会保障等10大类59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工程,在全省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让老百姓生活得更体面、更有尊严。
(七)“中原经济区建设关键在做”,这是对“干”的最好诠释——科学发展是“干”的指导思想,“四个重在”是“干”的实践要领,“三具两基一抓手”是“干”的工作方法,“四个带动”是“干”的重要举措。
济源没经验,靠的就是干:干,就得强化认识,“世界上的事情都是干出来的,不干,半点马克思主义都没有”,“没有埋头苦干,一切都无从谈起”;干,就得探求方法,不仅要苦干、实干,更要会干、巧干;干,就得树立导向,干部能干不能干、会干不会干,让工作实绩说了算,让人民群众说了算;干,就得形成合力,领导带起来,群众动起来,上下齐心、内外联动,真正拧成一股绳;干,就得求实求效,丁是丁、卯是卯,说到就要做到,说好就要干好,干一件成一件,件件有落实,事事见成效。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坚信干中自有新天地,68万愚公儿女乘风破浪、直挂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