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

上天梯的村民没想到,原来30元/吨的原矿石,因为开采量减少,每吨涨到300元。村民们明白了,大“减”是为了多“增”的道理。2005年全区财政收入300多万元,到2010年全区财政总收入达3000多万元,增长10倍。

排污量减少引外资却增加

上天梯管理区办公室张主任指着办公桌说:“头天下班紧闭门窗,第二天上班时桌上的灰尘可以用指头写字。”这是前几年上天梯污染程度的真实情景。

前几年,在上天梯管理区上班的人,工作一天蓬头垢面,自己也感觉不雅。上天梯的小车与其他单位的小车停在一起,一眼就能发现,因为同样“蓬头垢面”。

现在,从312国道到上天梯仅需10分钟。过去,上天梯仅有一条灌渠埂上的沙石路,到市里还要绕道平桥区,全程2个多小时。矿石灰尘加上沙石路灰尘,可想而知。

2006年,该区通过社会捐资,施工企业垫资,以地换路引资等形式融资5亿元,历时7个月架起530米的跨浉河大桥,实现了与高速、国道、铁路的无缝对接。紧接着又在荒芜的河滩上建设9.6平方公里的产业园区,完成了“五纵三横一循环”的交通网络。

2008年1月9日是该区人永远值得记忆的日子。当天,全区10个项目同时开工,“一桥引来10多亿元”一时成为魅力信阳建设的美谈。

不再受道路灰尘的污染,但还有采矿带来的灰尘。为此,上天梯区采取“一矿一厂”制,确定了“原矿不出山,就地深加工,拉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的发展思路,规范采矿业发展,减少污染源。与此同时,该区围绕打造“中国绿色建材”的目标,实施“三步走”发展战略,即:第一步,园区建起来,项目引进来;第二步,产业聚集化,企业集群化;第三步,资源集约化,企业集团化。对山、水、矿、林、路进行综合治理,先后关停6家污染膨胀厂,改企业燃煤为用电和天燃气,积极开发原矿微粉新用途,污染排放量由每年20万吨下降到2万吨,下降90%。

方浩矿业公司总经理陈延东,是第一个来该区投资的南方客商,他原来在深圳经营上天梯的原矿石深加工,随着该园区的一系列新政策出台,他率先在此投资1.2亿元,建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企业。5年来,该园区先后有70多个重点项目落地,总投资达50亿元,生产出上百种新产品。

小企业个数锐减生产总值却倍增

位于该集聚区的塘洼矿业公司是由“散兵游勇”到“正规军”的代表。

上天梯从1974年开始开采矿石,非金属矿受到了非正常的待遇:只要有证就能开采。当年,仅塘洼这个村民小组就有55家小加工厂,各自为阵。随着产业集聚区的聚集功能增强,该村民组“抢团”投资2000多万元成立股份制企业,一步走向正规化。

这是上天梯铁腕整合小加工厂的效应。为了有效实施关、停、并、转,该区在制定企业生产门槛、划分企业层次的同时,实行优质企业优先获得资源,低于生产门槛的企业逐步淘汰出市场。小加工厂由高峰时的1000多家减少到500家,关停并转达600多家。

本来,上天梯的非金属矿就是“富”矿,产品广泛应用于保温节能、防火材料、液态食品过滤,化工、铸造、冶金、石油、陶瓷、建材等领域。由于过去急功近利,产业链条被切断,产品附加值就白白浪费了。

为了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上天梯不断搭起科技研发平台,分别与中国非金属研究所、韩国三一科学院、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信阳师院等科研单位联合,建立省部级研发中心2个、市级研发中心5个,建立大学生实习基地和实验室3个。中国珍珠岩协会副会长单位共7个、该区就占3个,他们还参与了保温砂浆国家技术标准制定。

从广度到深度,上天梯的非金属产品被世界公认非同一般,他们是全市唯一一家工业类绿色企业认证,保温砂浆在全国市场上占有率达80%以上,。今年,广州迎亚运主干道外墙整饰工程达970万平方米的材料全部是该区的产品。

产品附加值的提升,也让上天梯富起来。火石山村村民李玉坤笑着说:“别的地方办年货比着买吃的、穿的,我们这儿办年货比着买小轿车,去年一个村民组就买回20多台。”

这不是夸张。去年,上天梯生产总值达21.5亿元,是2005年的9倍;农民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0%,达到7260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9万元,成为全市县区中的首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