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周海燕

新县地处大别山腹地,鄂豫皖三省结合部,东襟合肥,南视武汉,北达郑州,京九铁路、106国道、大广高速公路纵贯全境,素有“三省通衢”和“中原南门”之称。5月21日,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前夕,记者来到了这块红色的土地——新县。

记者采访了新县县委书记詹玉锋。他告诉记者,过去的新县,可以用一个字形容:即“红”。新县在共和国成立前不叫新县,而称经扶县。1932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为了便于控制鄂豫皖边界的大别山区,对付革命力量,以当时河南省政府主席刘峙之字“经扶”为县名,以新集为县治,设立经扶县。国民党反动派的这样布局,主要是想扼杀当地红色革命政权。然而,英勇不屈的老区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诞生,毅然举起革命的大旗,浴血奋战,前仆后继,在中国革命史册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用鲜血和生命赢得了“大别山红旗不倒”的荣誉,铸就了一座座丰碑。1947年8月,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战争转入战略反攻的序幕。8月28日新县重获解放。当年12月,新县人民在县城西南王湾召开经扶县首届人民代表大会,与会代表500多人一致通过决议,将经扶县更名为新县。可以说,新县就是一部红色的历史,就是一部革命的历史,同时,新县也是一部新中国建设与发展的见证史。

谈起新中国后新县的建设与发展,詹玉锋简洁地用两个字作了概括:即“绿、新”。绿:就是新县总面积1612平方公里,下辖15个乡镇,1个管理区,191个行政村,14个居委会,总人口36万。建国以来,新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历届市委、县委及县政府的努力,如今的新县,森林覆盖率已达74%,种植茶叶20多万亩、板栗30万亩、银杏3万5千亩。特别是近几年来,新县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造林绿化模范县、中国优秀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目的地、中国最佳旅游名县、全国绿色小康县、国家园林城市等国家级奖牌和河南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县、河南省园林县城、河南省创建工作先进县等荣誉称号。新:就是新县建县新,1932年设县治,由于受战争的创伤和自然条件的制约,扶贫开发前的1983年,新县经济发展“三不过一”:即全县国内生产总值不到1个亿,县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到100元。1992年,县域经济实力排序全省倒数第一。当时有人戏称,新县有三个一,即一根香烟绕全城,一个灯泡照全城,一个喇叭响全城。然而,到了2007年底,新县的县域经济实力跃居全省第52位;到2010年底,国民生产总值56亿元,地方财政收入达1.3亿元,人均收入达5387元。如今的新县,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你走进新县烈士陵园、走进鄂豫皖苏区首府所在地,你就会被那一处处革命历史遗址所承载的厚重所震撼;你就会因革命先烈的感人事迹而荡气回肠;你更会感受到新县这座革命历史名城的魅力所在。走进这座英雄的城市,你就会有“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感受。

【相关链接】

新县红绿资源丰富。境内有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鄂豫皖首府革命烈士陵园、鄂豫皖首府博物馆、许世友将军墓、郑维山将军石、箭厂河革命旧址群、金兰山国家森林公园、连康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香山湖国家水利风景区、江淮岭生态园、九龙潭等“红”、“绿”旅游景区(点),是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和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已有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等40多个单位和高等院校在新县建立了革命传统教育基地。2001年,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