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考

在中国现代城市中,上海、信阳都简称“申”。这不是偶尔雷同,而是有着深厚的渊源。一申衍两地,往事越千年。考证两地的申文化,我们两地情缘恰如信阳出土的3000多年前的那罐酒那样醇厚浓烈。

一、申国、申县、申州——信阳古申地

“辽邈吾州地,名从申伯来。通淮一水下,入楚万峰开。”明代著名的文坛领袖、前七子之一、信阳人何景明在《吾州》一诗中,道出了信阳城市根之所系。

考“申”之源,可上溯到上古五帝时期。《诗经·大雅·嵩高》曰:“崧高维岳,骏极于天。维岳降神,生甫及申”。《国语·周语中》:“齐、吕、申、许由太姜”韦昭解:“四姓皆姜姓”。《山海经·西次四经》有申山、上申之山、申首之山和申水,申部落活动在今陕北至宁夏一带。这是最早的申。

及至两周,申人先后建立了“西申”、“南申”和“东申”。

史料记载最为详实的是东申。《左传·隐公元年》疏:“申之始封,亦在周兴之初,其后申绝。至周宣王时,申伯以王舅改封于谢……”周宣王增封申国,建都于今信阳市北平桥区淮河上游的谢地(今信阳市平桥区平昌关北的古城遗址),相对西申、南申而为“东申”。申国为伯爵,称为申伯。申伯,周宣王的元舅,是东申国的开国君主。《诗经·大雅·嵩高》赞曰:“申伯番番,既入于谢。徒御 。周邦咸喜,戎有良翰。不显申伯,王之元舅,文武是宪……申伯之德,柔惠且直。揉此万邦,闻于四国。”为了新建申城,周宣王命召伯虎从淮夷前线至淮河上游,“于邑(城垣)于谢”,“定申伯之宅(宫室)”,营建先王“寝庙”,(下转第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