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城市日益成为人们生活的最佳去处;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居民的增加,又反过来日益困扰着人们:城市的空间越来越小了。这是一个悖论,这个悖论现象在当今的每一个城市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它让所有的建设者、管理者和居住者都在思考一个问题,这就是必须给城市留下一点生活的空间。

如是说,是在发达国家完成了城市化的经验基础上,以及我国有关专家论证的前提下提出来的。所谓城市,是指一定数量的人口在基础设施平台上进行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体育活动所构成的一个聚合体。城市是迄今为止人类生存和居住的最佳聚落形式。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就是为城市搭建基础设施平台,维护设施的正常运行,对城市空间进行管理,保障空间有序使用,为其上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体育活动提供服务。因此,城市具有功能属性和空间属性。而在城市建设的物质基础即功能属性之上,其空间属性即经济社会文化要素,在某种意义上,显得更为重要。非但如此,即使在我们的日常生活经验中,也有这样的体会。比如在城市化以前,甚至在今天的农村,虽然条件不是太好,但生活的空间却无限的广阔,让人们在劳作之余,享受着空间的自由与惬意。

然而,现在无论是我们住所范围的私人空间,还是居住区的生活空间,或者是生产生活的城市空间,却日益被钢筋混凝土的高楼大厦、排放尾气的现代化工具所挤占。所谓的绿地、公园、文娱场所也越来越少,越来越小,并逐渐掩盖在五颜六色的霓虹灯广告和广告牌之中。而且,所有的中国城市还处在成长期,城市人口还处在发展期。可以想象,越来越多鲜活的人口涌进城市,倘若不改变观念,带来的会是更多“冰冷”的挤压。这还不算,更令城市人懊恼的是物质空间以外精神文化空间的缺失,缺失的结果会让他们失去健康的精神家园、价值取向、道德归属和文化品位。这不得不令我们深思。

令人欣慰的是,在我市的羊山新区,这些弊端已被消弭。当我们看到一个现代化的新区的同时,也感受到了生活空间的有序拓展和精神文化空间的有效提升。最好的例证就是“百花园”,在功能属性和空间属性上的科学规划建设,体现出物质形式和文化内涵的高度统一。这让笔者想到:城市是用来生活的,而生活的根本是宜居,宜居的内在是和谐。随着市民物质生活条件的改善,需要更加优美、舒适的城市环境,这个环境应当充分体现宜居与和谐,而宜居、和谐城市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在科学管理上给城市留下一点空间——物质与精神并重的生产生活空间。倘若如此,不亦乐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