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市委书记王铁在察看刚生产出的“信阳观音”。本报记者 吴 菲 摄

□本报记者 吴 菲

头茶采摘已经结束,当前茶叶的采摘、交易、生产、茶农收入等情况牵动着市委书记王铁的心。5月11日下午,王铁深入浉河区谭家河乡、浉河港镇,和路边交易的茶农、收购人员、外来采茶工交谈,走进茶企业,并向企业老板了解情况。

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冯鸣和市茶办主任李四海,浉河区委书记霍勇、区长邵春杰等参加调研。

问农

浉河区是我市的产茶大区、产茶名区。从十三里桥乡到谭家河乡,再到浉河港镇,沿途茶山连绵,郁郁葱葱的茶园构成茶乡特有的风景。与之相映成景的是一路上自发形成的茶叶交易点。眼下是茶叶生产旺季,茶园面积小,在自家的茶山上每天采二三斤茶叶的茶农,就近把鲜叶卖给蹲点收购的茶商。规模小的点,有三五位茶叶收购商,大的点,有数十位收购商。他们拿着秤,带着大包,验看茶叶的品相、质地,价钱谈妥后,称重、付钱,把茶叶装进大包。这些收购商也都是农民,茶叶生产的红火使他们的身份转变为商人。

下午4点钟左右,大大小小的交易点上热闹起来,结束一天采摘的茶农下山和茶商们交易。

在谭家河乡凌岗村村头的三岔路口,茶农掂着一兜兜的鲜叶,和茶商们讨价还价。浉河港镇小伙子王伟去年开始做茶叶生意。今天他在这里已经收了二三十斤的鲜茶叶。

“小伙子,你一天能收多少斤鲜叶?”王铁走过去问道。

“行情好的时候一天收100多斤,差的时候收四五十斤。”

“收1斤多少钱?”

“现在40元到50元之间。”

“最贵的时候收多少钱一斤?”

“最贵时名山头上的茶叶每斤160元至180元。”

“你是收了之后就卖呢,还是自己炒好再卖?”

“自己炒成干茶卖。”

“多少斤鲜叶炒一斤干茶?”

“现在天气热,大概3斤多炒一斤。”

问过茶商,王铁又问卖茶的农民。

“老乡,你一天采多少斤茶?”

“手快些,一天能采两斤多,慢一点采一斤多。”

“你这个茶叶不错,要卖多少钱一斤?”

“少了50元不卖。”

“要是请人采,工钱多少?”

“我家的茶山少,请工不划算。茶叶刚下市的时候,采一斤要付工钱三四十块,还管吃管喝。现在可能便宜些。”

说话间,卖茶叶的茶农多了起来,远一点的骑着摩托,车把上挂着一兜茶叶。“你们忙吧,我们再去别处看看。”王铁与老乡们打完招呼,离开了这里。坐到车上,王铁说:“从老百姓口中听到的东西才是最真实的。”

问工

汽车行驶在浉河港镇山间小道上,一片片茶园从眼前掠过,茶园里头戴草帽、身挎茶篮的采茶工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大多是从外地来的采茶工。据浉河区茶办的负责人介绍,春茶采摘最旺的时候,外地市、外县区到浉河区采茶的工人高达35.5万人。看来,茶叶不仅富裕了本地茶农,也给闲暇的外地农民带来了收入。

(下转A2版)

书记茶乡问茶情

(上接A1版)

王铁走进一块茶园,两位采茶女工正在采茶。一问,她们是从驻马店市汝南县来的。

“你们采茶是论天算钱还是论斤算?”王铁一边帮着采茶,一边问道。

“论斤算。”

“采一斤多少钱?”

“这是二采,一斤20元。”

“一天能采多少斤?”

“一天采2斤多。头采一天能采三四斤,工钱也贵些。”

“头采采了多少天?”

“采了十六七天。老板管吃管住。我们本地也有茶,这边的工钱高些,采了头茶,我们又来了。”女工一边回答,一边灵巧地采着茶。

王铁大致估算了一下采茶工的收入。临走时,他对两位女工说:“谢谢你们对信阳茶农的帮助。”知道眼前问话的人是市委书记时,其中一位女工爽朗地说:“谢谢书记的采访。”大家都笑了起来。

问企

信阳大一点的茶叶生产企业除大量收购鲜叶外,还都有自己的茶山。德茗公司也不例外。该公司在浉河港镇流转山地500亩,请了300多名工人。

王铁来到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碌地炒制茶叶,浓郁的茶叶香气弥漫在整个车间。

看到工人们加工的茶叶叶片相对较大,王铁问道:“这些茶叶怎么卖?”德茗公司总经理邱德军说:“这是郑州的一位老板专门加工的。他要的是我们大山上的茶,他知道这样大一点的叶片营养还丰富些,劲道也大一些。”王铁说:“这是个懂茶的人。信阳人早就该改一改只喝毛尖的习惯了。”

接下来,王铁又和邱德军进行了深入交谈。

“公司现在一天收多少斤鲜叶?”

“200多斤。”

“几斤炒一斤干茶?”

“茶叶拉三道风,得3斤6两左右。”

“今年的茶叶行情怎么样?”

“今年的茶叶贵,茶叶的成本价相当于去年茶叶的销售价。”邱德军实事求是地说。

德茗公司也生产红茶。“生产红茶提高了茶叶产量,增加了收入。等这批绿茶加工完,公司就开始生产红茶。”当王铁问红茶生产情况时,邱德军这样回答。

在德茗公司,王铁还查看了茶文化体验园规划。他指出,每个茶企业都要把环境打造好。

“确保‘信阳观音’一面世即是好茶”

福建人郑亦生一年前来到信阳,他看中信阳优越的茶叶资源,扎根浉河区,埋头生产红茶。在轰轰烈烈的“信阳红”风暴中,郑亦生的九拓公司成为信阳红茶品牌的三大代言人之一。

生产了优质红茶,郑亦生致力于茶叶新品种研发的脚步没有停止,他又做起了半发酵茶。4月28日,省委书记卢展工在信阳调研时,郑亦生拿出新生产的铁观音参与斗茶。当他说自己生产的这种茶还没起好名字时,始终高度关注、大力支持信阳茶叶发展的卢展工书记欣然为之命名“信阳观音”,并鼓励郑亦生向制茶大师学习,缩小差距。

来到九拓公司生产基地,王铁详细了解了“信阳观音”制作过程。他说,市里最近要在南方城市掀起“信阳红”风暴,重点推广信阳红茶,接着就是推介“信阳观音”。他要求该公司确保质量,确保“信阳观音”一面世即是好茶。随后,王铁叮嘱浉河区帮助企业争取项目,扶持企业的发展。

已经对信阳有了深厚感情的郑亦生主动请缨,要求在“信阳红”风暴活动中,他拿企业生产的产品到福建,“和我老家的茶比一比,让信阳红茶在福建占据一席之地。”郑亦生豪情满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