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书记卢展工(左二)在市委书记王铁前排(右二)、副市长张明春(右一)、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左一)等的陪同下,深入平桥陆庙核心区检查指导工作。
省长郭庚茂前排(右三)在市委书记王铁(右一)、平桥区委书记王继军(左一)的陪同下,在平桥区检查指导工作。
市委书记王铁(左二)在副市长张明春(左一)、区委书记王继军(右一)陪同下,深入平桥工业园检查指导工作。
市长郭瑞民(前中)在区委书记王继军(左二)陪同下,深入信阳市平桥职教实训基地检查指导工作。
区长柳自强(右二)深入肉牛产业示范园检查指导工作。
标准化村级卫生所
平桥职教集团公共实训基地
乡镇公共图书馆
经典名篇朗诵会

雷山之麓,浉水之畔,平桥就坐落于此。

这是一个脱胎换骨、破茧化蝶、凤凰涅槃的新兴城区,全区总面积1697平方公里,人口78万。

“十一五”期间,平桥区以改革为主题、以发展为主线、以民生为宗旨,着力发展经济,着力推进农村改革,着力改善民生,着力维护社会稳定,全区各项事业呈现出发展步伐加快、人民群众实惠增多的良好态势,先后获全国生态示范县区、经济林产业示范县区、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全省对外开放、新农村建设、职业教育、平安建设、信访稳定等先进县区称号。

经济发展实现了弯道超越

“十一五”期间,平桥区委、区政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在实践上创新,在发展上突破,砥砺奋进、创新跨越,特有的热情、协作,务实、高效的作风,使一个个工业项目不断落地生根,一项项农村改革难题得到破解。几年来,该区的各项经济指标始终保持在两位数以上增长,经济总量得到了跨越式发展,农村变革风起云涌,社会进步日新月异,全区各项事业驶上了快速发展的车道。

——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147.8亿元,是“十五”末(2005年,下同)的2.1倍,年均增长14.5%。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3亿元,是“十五”末的2.7倍,年均增长22.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7.8亿元,是“十五”末的2.4倍,年均增长19.3%。外贸出口总额达到1150万美元,是“十五”末的2.5倍。实际利用外资1550万美元,同比增长114%。

——粮食生产能力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区粮食总产量达到501719吨,是“十五”末的1.3倍,年均增加23332吨。

——城镇化发展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区城镇化率达到45.4%,比“十五”末提高8.31个百分点,年均提高近1.7个百分点。

——基础设施建设跃上新台阶。2010年,全区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8.5亿元,是“十五”末的2.9倍,年均增长24.2%。5年间,该区相继建成了一大批重点工程项目。做强了平桥产业集聚区,新开辟了明港产业集聚区,新引进了深赛尔油墨、超越服饰、巨世电源、福英纯电动汽车等一批骨干企业和大型项目,综合改造了中心城区,推进了浉河治理,促进了震雷山开发。2010年,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1100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拥有公路55公里,是“十五”末的1.7倍。

——人民群众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2010年,该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3846元,是“十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98元,是“十五”末的2倍,年均增长13.8%。全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03%,年均控制在3.3%以内。各项经济指标保持了高位运行的良好态势。仅2010年,该区生产总值、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企业增加值、实际利用外资等多项指标增幅居全市前列,地方财政收入、税收收入的增幅和财政收入质量位居全省前列。

农村改革创出了平桥经验

进入“十一五”以来,该区在重点工作上着力,在改革创新上奋进,不断探索新的机制、创新好的路子。特别是从2009年平桥区被确定为全省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先行先试试点县区以来,他们紧紧围绕做好“八篇文章”和打好“六场硬仗”,大胆创新,锐意进取。土地流转、农村金融创新、城乡一体化等方面的改革富有成效,在省、市创造了多个第一。村级卫生室建设、留守子女工作、乡镇公共图书馆建设等多项创新成为全国样板,碳汇林业、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等多个做法成为全省首创。

——土地流转实现规模化。在全省率先成立首家地权交易公司,发展土地信用合作社21家,土地流转总面积达82万亩。

——办学条件逐步提高。市二高、市四高成功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六职高晋级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区幼儿园、区一小、区二小、区三小得到了重点改造。

——加强村级卫生室建设。建成并使用了205个村级卫生室,实施了村医培训工程,轮训了全区800多名村医,初步达到了“小病不出村、常见病不出乡、大病不出区”的目标,缓解了群众“看病远、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卫生事业大步迈进。改造了平桥、甘岸、长台等19所乡镇卫生院,新建了区人民医院门诊医技楼和区妇幼保健院门诊病房综合楼,扩建了区中医院。

——启动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新农合参合率达到95%以上。

——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健全。率先在全市自筹资金推行国家标准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让“养老”实现国家养。全区参保群众达到31万人,征缴养老保险费7020万元,5.7万名符合条件的群众率先领取到养老金2413万元。

——专业合作不断深化。以马氏生态茶叶、世忠薯业等为代表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展到320家,带动10多万农户开展农业产业化经营。

——金融创新全面升级。在全市率先开展农村“五权”确权办证工作,创新了抵押担保贷款新模式,有1.6万农户通过物权证抵押得到贷款3亿元。恒丰村镇银行、银诚小额贷款公司以及豫南投资担保公司等5家社会性担保公司挂牌营业,拓宽了服务“三农”平台,75家资金互助社遍布乡村。

招商引资叫响了金字招牌

面对全球金融危机,该区沉着应对,出招有力,采取贷款担保、融资贴息、电费补贴、运费报销等举措,积极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

——率先实施黄淮四市的优惠政策,给予企业20%的电价补贴,仅2010年,该区为外来企业实施电费补贴380万元。

——率先在全市成立了担保额度最大的担保中心,10.2亿元的担保基金成为企业生产的保险杠。

——区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的贴息基金,专用于工业项目和农业产业化项目建设过程中贷款、融资的贴息,以缓解新上企业的融资压力。

——充分发挥“平桥招商引资”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提出了招商引资是“第一动力、第一资源”的口号,每年派出100名科级干部作为招商引资大使、组成招商引资先锋队到招商前沿引资引项。通过亲商、便商、惠商,使一大批知名企业落户平桥。福建超越服饰集团、浙江宁波瑞孚集团、凯恩家具物流园、无锡一撒得福复合肥等项目投资均在亿元以上。2010年,成功引进大项目145个,总投资达68.79亿元。

——争资跑项力度大,效果好。以2010年为例,该区把争资跑项作为重点工程来抓,共向上级争取政策性项目184个,资金达7.6亿元,同比增加21%。

改善民生提升了幸福指数

近年来,平桥区委、区政府把做好民生工程作为党执政兴国的基础工程来抓。仅2010年,区财政投入5亿元资金用于改善民生、职业教育实训基地、乡镇公共图书馆、农村治安哨亭、农村中小学改造、农村公路改造、农村安全饮水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实事好事。

——大力实施敬老院“一乡一院一保”工程,全面推进一塘(养鱼)一地(种菜)一圈(养猪)一沼(沼气池)一场(小型运动场)一室(文化室)“六个一”孝心工程,使全区2600名五保老人安享晚年。

——建立困难职工帮扶、困难群众帮扶和党员服务帮扶三大帮扶窗口,实现了“一站式”帮扶服务;通过免费培训、专场招聘、鼓励创业,帮助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

——建成一批规范配套的乡镇司法所,市委政法委召开现场会向全市推广。

——开创性地在农村建设标准化治安哨亭,开通“平安互助网”。

——扎实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决落实“五禁止”、“十不准”,有力促进了干部作风建设,执行力明显提高。

——全面落实“一村一名大学生”计划,公开录用了三批360多名大学生村干部。

——突出抓好职业教育,组建了全省首家县区级职业教育集团,投资1.56亿元建成震雷山职业教育实训基地,推出了“职业教育代金券”,在全省率先实行全员免费职业教育,累计培训10万人次。

——加快发展社会事业,新建乡镇标准化图书馆18座,农家书屋150家。

——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沼气池1500座,新解决农村4万人安全饮水问题,完成尖山水库等9座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农田水利建设实现全省“红旗渠精神杯”六连冠。

六城联创擦亮了城市窗口

——持之以恒抓好六城联创。对17条主次干道、64条背街小巷以及城中村和城乡结合部进行了集中整治,全面新修了包括平中大街在内的“三纵四横”道路。通过大力开展城区文明社区竞赛、名吃城亮化净化上档升级、百店百巷达标竞赛等活动,吸引了300多家高档酒店进驻城区。

——大打旅游牌。随着震雷山风景区省级森林公园的设立,景区内的两河口700公顷湿地被列为全省首家湿地公园,开创了震雷山城际公园发展的崭新局面,先后对震雷山登山步道、雷峰寺旧址翻新,湿地公园开园迎客,平桥园、平山塔、河洲榭先后建成开放。

——浉河治理惠及民生。2007年6月25日,该区投资1.7亿元对浉河治理项目——“三路一桥”工程启动,2008年5月17日,投资5000万元,长450米的安桥、长200多米的会桥,和2010年投资1800万元,长633米的平中大街南立交桥横空出世,浉河南北、东西两岸天堑变通途。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以新建成的平桥国际会展中心为品牌,大力发展会展经济,会展中心占地32.35亩,总建筑面积9112平方米,总投资近6000万元,可容纳观众1479人。在第17届茶文化节上,会展中心迎来了孙悦、大兵等多位全国著名演员和世界环球小姐泳装大赛。

——广场文化独具特色。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的世纪广场成为了广大市民的精神乐园,每年参与广场文化活动的市民近100万人次,一年一度的元宵节灯展还吸引着本区和周边城区的数十万市民前来观赏。

展望“十二五”,平桥区委、区政府一班人决心更大,信心更足。该区区委书记王继军、区长柳自强表示:未来5年,平桥区将继续抓住发展不放松,通过持续发展,进一步增强实力,改善民生,赢得地位,惠及更多的平桥人民!

可以预见,“十二五”期间,平桥区人将会用思想的解放寻找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借助国家进一步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基础建设的投资机遇和东西部产业转移的机遇,抢抓信阳城市东移的好契机,以大手笔书写华章,以大气魄展示魅力。平桥人将以超前的眼光、超凡的毅力、超越的精神去追梦远行,全面迎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动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