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玉华

语文教学只有激发学生的情感,学生才容易进入课文情境中去,我认为,激发学生的情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开门见山,先入为主。教学课文之前,教师可用模型、标本、图片、幻灯片、录音、录像等形式创设一种生动感人的教学情境,使学生为之所动,产生共鸣,激励他们快速进入课文的情感世界之中。如教学冰心的《小桔灯》,教师可自制小桔灯,在导入新课之前,将模型展示出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积极性,为学生理解新知识提供感性材料。从而激发学生思考:冰心奶奶笔下的《小桔灯》该是怎样的呢?文中小姑娘的形象又是如何呢?

巧设悬念,激发情感。教师在让学生接触课文之前,可先自己复述课文情节,在关键处停下来,让学生去猜测情节会如何发展,人物的命运会怎样。这样巧设悬念,往往能激起学生的好奇心,学生阅读课文的热情就会大增。如教学《孔乙己》、《竞选州长》、《变色龙》这一类课文时,教师可采用这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的情感。

创设疑问,启迪思维。教师在导入新课时,可针对所讲内容,提出一个或几个问题让学生思考,从而使学生的思维更加集中,期待着问题的解决。这样导入新课,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使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求知感,增强讲课的吸引力。如教学《驿路梨花》时,可设计这样的提问:标题一语双关如何理解?文中两次误会、三设悬念、四写梨花分别从哪些语句体现出来?

故事吸引,情境感染。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他们爱听爱看有趣的故事。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特点,针对教学内容,从与课题有关的趣闻轶事出发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所学新课产生浓厚兴趣。同时,在讲新课前,花极短的时间,讲述一则引人入胜的故事,显得亲切自然,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入学习。如教学《阿长与〈山海经〉》时,可先联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给学生讲讲长妈妈所讲美女蛇的故事,再讲讲阿长本人的故事,这样,使学生在特定的氛围中受到感染,自然而然地进入作品的意境。

(作者单位:信阳市平桥区明港四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