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县城全景。李良斌 摄 |
□宗 明 虞 静 洪 波 德 平
跨越历史的长河,回首新县走过的光辉历程,审视新县今日的辉煌成就,无不体现出红色精神在新县的继承发扬。
“不怕牺牲,勇住直前,艰苦奋斗,敢于胜利”,凭着革命终将胜利的坚定信念,先辈以敢打敢拼的精神,让革命的星火得以燎原,始终坚持了大别山红旗不倒;“逢先必争,逢一必夺”,新时期新县干部群众的争先意识,与优良革命传统一脉相承,成为今天新县建设发展的无穷动力。
正是由于发扬这种精神,新县涉外劳务输出由上世纪80年代的无人问津,到现在新县人不仅走出大山闯世界,而且争相出国打洋工、挣洋钱,回国盖洋楼、办企业,常年在国外务工的有5000多人,每年约6200万美元的外汇汇回家乡。新县因此成为“全国外派劳务基地县”,涉外劳务享誉全国。
羚锐制药的发展历程,是新县人干事创业的一个见证和缩影。该公司靠最初的25万元扶贫贷款起家,逐步成长为大别山革命老区首家上市企业,资产10亿元,年产值3亿元,极大增强了新县发展工业的信心。
传奇将军许世友,一生“忠、勇、孝、义”,去逝后魂归故里,将军精神昭后人,慕名前来拜谒许将军的游客络绎不绝。以许世友将军故里为龙头,利用丰富的红绿旅游资源,新县牢固树立“让将军之光永远辉煌新县”的发展理念,抓住被省委、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文化改革发展试验区的机遇,大力打造“鄂豫皖红色胜地、大别山休憩家园”,文化改革走在全省前列,旅游经济蓬勃兴旺。
革命战争年代,英雄的新县人在大别山区铸造了巍峨的红色丰碑;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新县人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和追求富裕的梦想,从无序发展到“三兴”之路、跨越式发展,再到以非公经济为主体的“四大经济”,思路清晰,效果凸显。从1983年国内生产总值不足1个亿、地方财政收入不到1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不足100元,到2010年分别达到55.7亿元、1.33亿元、5179元,书写了令外界瞩目的“新县现象”。
红军曾经多次攻克的鄂豫皖首府新集,过去是“一根香烟转全城,一支灯泡照全城,一个喇叭喊全城”、总人口3000人的弹丸之地。近年来,新县先规划后建设,建管并重,使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区面积17.5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人,“城在山中、水在城中、楼在绿中、人在画中”的豫南山水园林城市让外来游客印象深刻。新县作为全国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城市所独具的精致秀美,让人们赞叹不已。
不仅如此,全国文明县城首创成功、国家卫生县城两连冠,几年间,10余块“国”字号奖牌花落新县,这一切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新县人干事创业的激情和追求卓越的过硬作风。
继承是为了更好的传承,发扬是为了更快的发展。新县处处充满着顽强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这种精神必将在红色的土地上代代相传,永放光芒,激励新县人把魅力新县建设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