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景生

中国书法源远流长,极讲究点画结体、笔墨功夫、章法布局等。书,就是写字,是书法的基本构成。法,就是书艺,赋文字以生命。书法合成始成文字艺术。先书后法是文字艺术的基本历程和序延。

学书法要先练精写字,不能急于求成,这是漫长艰苦的学习过程。每个字都需千百次心摩手练,数量到时才能得心应手。要心不厌精,手不忘熟,人书俱老见功夫。即使书家天才也如此。先成书匠后成书家才是正道。前人说,书必先生而后熟,亦必先熟而后生。开始生,是学力未到,心手相违。熟后生者,不落蹊径,不随世俗,新意时出,笔底都是神化之功也!

学书须临帖,谓之临池,是基本功夫。书道有碑帖之学,须深入研习。临帖一是要深入,二是要把握特点,三是要放大特点,四是要同其他碑帖一起加上自己的感悟消化创新。古人说,碑贵熟看,不宜生临,心得其妙,笔始入神。若是胸中有书帖数千卷,不随世碌碌,则书不病而韵似胜。有人临了一辈子字帖,变化不大,脱帖不能写字,是不得其法。帖临到一定时候,就要脱帖习之。待到欲成书法,必得广读碑帖,揣摩会意,融会贯通,神到貌合,成为已出,才能成书。正所谓三分字七分帖,帖读老时书始成。

书法用笔讲中锋,主要是中锋行笔,但不能执偏。侧锋、偏锋、逆顿拖撩皆可用之。笔用六法,独用一笔,必死滞呆板,单孤乏味。侧偏锋历为书家所忌,实则偏误,大师无不用侧偏锋。古人云,令笔心常在点画中行。常在之外,就是不在之时,就在侧偏之处。中锋为体,侧偏锋为用,不可偏废,用软毫笔尤甚。应记圆不静止,偏不轻弃,尽中锋书易死,偶用偏死而活。

墨分五色,书亦能用之。枯焦墨不利行笔,干滞枯涩,偶用之可显苍枯劲干;淡湿墨洇润利笔,不易掌握。然墨色用好,必精神焕发,五彩飞扬。

篇幅的分行布白、章法布局讲究颇多。应成竹在胸,更要率性挥洒,不为陈规所控。字是书法的第一要素,字精熟则竹成,随性挥洒,一气呵成,蔚成大篇。思思停停,行行断断,看似慎谋,则气断塞阻,单字好看、通篇难成,不为书法。甚或只能写二三字、熟到字等,实则功夫不到、书不精熟也!

作字要熟,熟则神气完实而有余。书至神妙,使笔有运斤成风之趣,无它,熟而已。字写得熟练才能有笔势,产生神气,形成风格,才谈得上创新变化。书不求工字不奇。字要奇必先工、字要拙必先巧、字要丑必先媚,这是学书的过程。张旭说:“深知书者,唯见神采不见字形。”谓之意到而笔不到是为上品。字不熟笔不速,描画做字,字必少神气。孙过庭说:“专溺于迟,终丧绝伦之妙。”字迟溺必是不熟之故,是无书也,倡慢书者不可取。

字外功夫,学识素养,人格修养和文化内涵,是能否成为书家的基础。书斋出来的人易成为书家,书法亦有书卷气。背离人格学养和文化内涵,脱离文字内容,书法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价值。有文人说,书法没有文学是匠笔。要有文人的气质在书法中流淌、要让乐曲的音符在笔墨间闪动、要使诗人的激情在书法中飞扬,那才是真正的中国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