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六尺巷”的故事我们应该不陌生。说的是清朝一位叫张英的宰相收到了一封家信,家里因修墙与邻居发生了争执,要宰相回家撑腰。思虑片刻,宰相题诗一首:“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作为家书寄回,家人看后便主动让地三尺。这一举动使得邻居深感惭愧,也让地三尺。于是,两家府第之间便出现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六尺巷”便成为人与人之间宽容的象征流传至今。

什么是宽容?宽容就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或追究,就是宽大为怀、宽宏大量,待人接物能大度容忍。宽容不是宽恕,宽恕有居高临下、赦免饶恕的“霸权”之嫌;宽容也不是宽纵,宽纵有助纣为虐、包庇坏人坏事之嫌。宽容是嫉妒的反义,指厚道与谦让、原谅和不计较他人品行上的一些“瑕疵”。美国作家马克·吐温说:“紫罗兰把它的香气留在那踩扁了它的脚跟上,这就是宽容。”

物尚如此,人该何为?人本来是社会化的群居性“动物”。然而,我们往往因为一些无法释怀的坚持而忘记了宽容,不管是在家庭,还是在单位,抑或社会交往中,总喜欢自恋式地去谴责,容不得别人有半点缺陷。比如,自己的孩子差了,是老师没教好;别人碰着你了,是“眼瞎”了;有人发财了,是走的“邪道”;同事晋职加薪了,是领导偏心袒护……而作为天下“最有能力和最有品行”的自己,为何总不如别人?于是,把指责和挑剔留给他人,把宽恕和放纵留给自己,好像整个社会都在与己为敌;于是,事事斤斤计较,处处患得患失,为心所累,在“孤家寡人”中终其一身。

其实,不懂得宽容别人,就是对自己的苛刻,不懂得善待别人,就是对自己的残忍。要知道,“当你伸出两只手指去谴责别人时,余下的三只手指恰恰是对着自己的”。因而,把宽容与善待留给了他人,也是在留给自己。因为,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品质,更是一种美德。宽容不是软弱和胆小,而是以一种宽广的胸怀,对人对事的包容和接纳,是一种海纳百川的大度;宽容不是退让和畏缩,而是忍耐和潇洒。退一步则海阔天空,让一分则“处处绿杨堪系马,家家有路到长安”。

学会宽容,就学会了理解和尊重,学会了善待和博爱。因为,这是一个快节奏生活的社会,快得让人们缺乏沟通;这是一个充满竞争的社会,竞争让人们只知道占有、猜忌和指责。而无论是猜忌与被猜忌、指责或被指责,在心底,或许都在期盼着宽容,以及因宽容带来的温情与和谐,而宽容则是医治这些“疾病”的良药。因此,现实中的每一个人,都应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埋怨;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猜疑;多一些宽容,少一些磨擦;多一些宽容,少一些忧愁。因为,宽而容人,天地共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