潢川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胡海华谈试验区建设

□本报记者 秦 旭

“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潢川经济开发区辖区内所有农民都得到了妥善安置,农民新村相继建成并投入使用,城乡各项基础设施都得到了完善,新农保实现了全覆盖,所有农民全部转成了城市市民,而且实现了每户至少有一人在辖区内企业就业,城乡一体化发展格局已经成为现实。今年,我们农村改革工作的重点主要是围绕产业集聚区建设,把解决在征地拆迁中新出现的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作为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建设农民新村、配套服务功能、完善社会保障、实现全民发展,把开发区真正打造成为一片安宁祥和的新天地!”这是前不久记者在潢川经济开发区采访时,该区党委书记胡海华讲的一席话。

胡海华的一席话,透着坚毅和自信,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翻开近两年潢川经济开发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史,一组组事例、一串串数字都向人们展示了该区在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中取得的辉煌成绩。

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以来,该区根据自身的特殊情况,把辖区内原农民安置区作为试验区建设的重点,配套完善安置区各项基础设施,实现农民“农转非”、新农保和就业创业,在安置、保障和发展上,把安置区纳入全区统筹发展,进行城乡一体化建设。2009年,安置区各项基础设施得到了全面完善。修建了8条道路,同时配套了供排水管网、路沿石、绿化、亮化和道路两侧人行道以及居民门前地坪硬化、新建1座可满足3000人消费的农贸大市场、1座两层标准化村卫生室、1座中心医院、1所(安置区)幼儿园、1所(行知)小学、1所(振华)中学、1座数字电视转播塔、1座垃圾转运站、2座千人标准的水冲式公厕、4栋共200套安置房。垃圾处理无害化率达到100%,污水处理率达到90%,工业固体废物利用率达到100%,城市绿化率达到98%。2010年,该区把安置区农民的社会保障作为改革试验的重点。3577名农民全部进行“农转非”,2739名适龄人口全部参加新农保,所有60周岁以上老人全部发放养老金,200户生活困难户全部领取城镇低保,新农合参合率100%,义务教育普及率达到100%,新农保参保率达到100%……

据了解,今年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总结表彰暨农村工作会议后,该区迅速行动,按照“六个放大提升”要求,重点进行“放大新农保扩面效应,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建设农民新村,全力保障农民就业,完善“农转非”和新农保等社会保障制度。具体方法:一是按照“征用一片、安置一片、发展一片”的原则,保证失地农民在产业集聚区建设中的利益不受任何影响;二是按照“资源共享、就近安置”的原则,主要在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区域内集中建设农民新村,最终实现农民新村与开发区城市基础设施连成一体;三是按照“即征即转、即拆即保”的原则,对新的被征地农民立即进行“农转非”、提供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和新农保扩面,最终实现社会保障全覆盖。

胡海华对记者说,今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产业集聚区建设是开发区未来五年发展的重点。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有信心、有决心把农村改革工作做得更精、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