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旗飘飘主题雕塑。 李良斌 摄

□宗 明 虞 静 洪 波 德 平

编者按:作为全国著名、河南省唯一的将军县,近年来,新县在挖掘红色历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等方面积极探索,并取得可喜成绩。即日起,本报刊发来自新县的红色主题系列报道,以纪念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

穿越时空,波澜壮阔的革命大潮中,新县,始终在时光深处散发着耀眼的光芒。

新县,承载着历史;历史,成就了新县。

这里是黄麻起义的策源地。在中共“八七”会议精神的指引下,黄麻大地惊雷炸响,爆发了继秋收起义之后又一著名的武装起义——黄麻起义,拉开了创建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序幕,大别山武装斗争的烈火就此愈燃愈旺。

这里是鄂豫皖革命根据地首府所在地。鄂豫皖苏区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6大根据地中仅次于中央根据地的全国第二大根据地,它与井岗山遥相呼应,有“南山”、“北山”之称。1931年2月10日,徐向前、王树声部强攻并解放新集,随后,中共鄂豫皖中央分局成立,鄂豫皖省委成立,鄂豫皖苏维埃政府成立,新集,就此成为了鄂豫皖苏区的首府,并成为土地革命时期鄂豫皖革命斗争政治、军事、经济和文化的中心。

这里是大别山红旗不倒的中心地。1926年8月,吴焕先等在箭厂河四角曹门村建立了鄂豫皖第一个党小组,新县开始有了革命活动,直到1947年8月,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解放新县,在这块红色的土地上,21年浴血奋战,21年革命火种不息,21年红旗不倒,从大革命时期农民运动的兴起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革命的旗帜始终在大别山上高高飘扬。

这里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落脚地。刘邓首长率刘邓大军司令部“六进六出”新县,新县及其周边地区成为刘邓大军首脑机关的指挥中心,是邓小平系统总结“大别山经验”的思想源泉。

这里是红军的故乡,将军的摇篮。这里先后诞生了红四方面军及红二十五军、红二十八军等多支主力红军,培育了许世友、李德生、郑维山、吴先恩、张池明、范朝利等43位共和国将军和50多位省部级领导干部,留下了刘伯承、邓小平、徐向前、李先念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足迹。

这里山山埋忠骨,岭岭皆丰碑。共和国不会忘记,大别山不会忘记,在血与火的岁月中,为了新中国的诞生,当时不足10万人的新县,献出了5.5万人的宝贵生命。至今仍有两个乡的人口没有恢复到大革命以前的水平。

这里镌刻着历史。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架飞机“列宁号”从这里起飞;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个航空局在这里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届体育运动会在这里召开;鄂豫皖边区第一支农民革命武装在这里诞生……

这里见证着辉煌。新县境内,红色遗迹星罗棋布。中共中央鄂豫皖分局旧址、红四方面军总部旧址、鄂豫皖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鄂豫皖军委航空局旧址等7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及16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365处革命历史纪念地,形成了遍布全县、布局合理的红色教育基地网络。其中,有4处革命纪念地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岁月更迭,信念永存;红色精神,历久弥新。新县在红色光芒的辉映下,自新,创新,更新,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