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明确指出,“民兵预备役部队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具有独特优势,要成为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的重要力量。”这一重要论述,丰富了军事理论的新内涵,指明了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前进方向。我们必须认真学习领会,自觉运用于实践,不断提高应急应战能力,推进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水平的整体跃升。

一、提高思想认识

民兵应急队伍是遂行任务的拳头力量,是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中之重,在维护国家安全、促进社会稳定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各级有关部门一定要从战略全局的高度,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增强抓好民兵应急队伍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一)要从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要求来认识。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军事理论的创新,我军职能使命不断拓展,由单纯的保家卫国向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转变。信阳地处中原,战略位置重要,根据上级任务部署,我市民兵主要担负“五项”任务:战时担负“重要目标防护、保障战役军团机动和兵员动员”三项任务,平时担负“应急维稳、抢险救灾”两项任务。无论是战时应战,还是平时应急,都对我市后备力量建设提出很高要求,我们只有建设一支精干实备、双应一体、综合多能、反应快速的应急队伍,在关键的时刻才能拉得出、用得上、起作用,才能无愧于党的信任和人民的重托。

(二)要从提高后备力量建设水平的角度来认识。信阳是人口大市、兵员大市,民兵基数大,现有普通民兵近66万人、基干民兵2.6万人。要把这些队伍建好、建强,不能平均用力,必须突出重点、举纲带目,以重点突破牵引和带动整体水平提高。近年来,各级坚持把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作为重点,积极大胆实践,形成了一些实用的经验做法,去年上半年,我市担负了总部赋予的民兵建设调整改革试点任务,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实践证明,加强应急队伍建设,是加强后备力量建设的切入点,也是军地“双赢”的结合点,抓好了应急队伍建设,就抓住了后备力量建设的关键。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清这一新的要求,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工作重点,努力把应急队伍建设抓紧、抓好。

(三)要从我市经济社会建设发展的实际来认识。民兵应急队伍具有组织健全、训练有素、专业齐全、反应快速、突击力强的特点,是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从我市情况看,辖区内河流纵横、水库密布、山林茂密,自然灾害频发。近年来,无论是在淮河抗洪抢险、抗击雨雪冰冻灾害、防汛抢险、维护社会治安、处置公共突发事件,还是在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广大民兵当先锋打头阵,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去年7月中旬,信阳市内突降暴雨,我市工区路出现严重内涝,军分区及时组织民兵应急队伍和预备役人员赶赴现场,防汛救灾,确保了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应急队伍在经济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自觉把加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作为分内之责,摆上位置,抓出成效。

二、建立健全队伍

(一)着眼任务特点,解决好队伍编组问题。提高非战争军事行动能力建设,首要的是把民兵组织建设搞坚强。要抓好骨干力量建设,确保有一支召之即来的应急“拳头”分队。采取“赋予任务、整合加强、单独组建”等方法,赋予民兵应急营(连)维稳处突、治安联防、抗洪救灾、山林灭火等多种任务,做到“一专多能”合成编组,形成一种分队多种任务、一种任务多种力量、一种力量多种用途的结构布局。要融合地方各类应急分队。为有效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当前政府中不少行业部门都陆续组建有专业化的应急队伍,这些队伍经费和装备保障比较充分。人武系统应做好统筹工作,有效融合民兵应急分队和地方专业应急队伍建设,形成综合效益。

(二)着眼能力提高,解决好行动要素构建问题。第一,要完善应急管理机制。建立军地一体的预警、处置、善后处理运行机制,加强军地信息共享和指挥网络建设,在军分区和人武部作战值班室引接地方党政机关和气象水文、林业水利、地质环境等应急管理部门值班信息网络,共享预警信息,互通应急救灾情报。第二,要完善应急行动预案。配套完善军分区、人武部、基层武装部“三级”非战争军事行动预案,形成与上级抢险救灾部署相一致、与地方政府总体预案相适应、与相关行业系统专项预案相对接,军地联动、重点突出、任务明确、相互衔接的预案体系。第三,要提高联合指挥效能。以国防动员委员会为平台,成立由地方党委和政府牵头,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军分区、人武部联合组成的应急行动指挥部,构建军地联动、相互对接的联合指挥体系。第四,要抓好训练演练。抓好专武干部、民兵干部的指挥协同训练和分队专业训练,提高“一专多能”水平;抓好应急分队成建制实战化拉动演练,提高应急能力。

(三)着眼有效使用,解决好规范有序用兵问题。民兵应急分队是我国武装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动用过程中,要注重把握原则、规范程序。严格动用审批权限。按照战备工作规定,严格落实民兵动用审批制度,对一般性的自然灾害,可边行动边报告;对涉及人民内部矛盾的一些突发事件,必须逐级上报,按级批准。区分使用民兵队伍。对支援社会经济建设、参加抢险救灾等任务,要义无反顾,全力以赴,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任务。对群体性事件,应正确把握事件性质,在军地领导的统一指挥下,配合公安、武警及其他执法部门,积极做好外围警戒、说服教育和政策宣传等工作。

三、完善各种保障

加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的各项保障,是地方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强化双重领导、“一体保障”的观念,牢固确立责在双方、政府主导的思想,积极发挥地方资源优势,加大投入力度,狠抓关键环节,着力为民兵应急队伍建设提供良好条件。

(一)训练保障要到位。近年来,各级政府积极为应急分队训练办实事、解难题,有效地促进了训练的落实。但还存在一些困难和不足,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一要解决好教练员不足的问题。地方相关单位和部门,要协同军事机关,积极研究和解决教练员在选拔、任用、考核、管理及待遇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出台相关政策,从制度上保证民兵教练员队伍专业化、常态化。二要解决好基础设施不配套的问题。人武系统要对现有民兵训练基地进行整合,积极进行改造,完善各项训练功能;地方各有关单位要依托现有资源,积极为民兵应急队伍教学、训练提供条件,搞好保障。

(二)装备器材保障要到位。民兵应急队伍担负反恐维稳、防汛防火等任务,需要的专业装备器材种类多、数量大。我们要按照军事机关提需求、国动委搞协调、政府抓落实的思路和模式,统一筹划、分级购置、集中保管,区分轻重缓急逐步加以解决。尤其是军民通用装备,要挖掘大型企业、行业系统的资源潜力,融合使用。去年,省长郭庚茂在“焦作会议”上要求,“年内,各单位要结合辖区实际和不同任务,抓好不同专业各一个分队成建制的装备器材配备”。各级要根据这一要求,细化量化任务,认真抓好落实。市本级要抓好一个重点应急营的装备器材配备,各县区要抓好一个重点应急连的装备器材配套,确保拉得出,用得上。

(三)经费保障要到位。当前,国家和军队还没有明确应急队伍遂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专门的经费保障。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定要主动担负责任,重视投入,舍得花钱,按照《河南省民兵预备役部队遂行非战争行动暂行规定》的要求,为应急队伍平时建设和遂行任务提供充足的经费保障。

(四)权益保障要到位。应急队员参加训练、执行任务,既是履行国防义务,也是一种奉献付出。要坚持以人为本,主动关心、维护、保障好他们的正当权益。尤其是应急队伍在参加处突维稳和救援任务中出现的意外人身伤害,有时甚至面临生命危险时,各级政府一定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抚恤、优待保障。

四、加强组织领导

民兵应急队伍建设,涉及社会各个领域、各个行业,标准要求高,协调难度大,必须加强组织领导,理顺指挥关系,强化目标责任,明确具体标准,狠抓工作落实,确保各项工作有效推进。

(一)形成军地合力。各级党委、各级政府要把应急分队建设摆上议事日程,纳入党管武装和党委议军会议题,常议常抓,主要领导要定期听取军事机关应急队伍建设情况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军事机关要及时提出加强应急队伍建设的意见建议,为地方党委和政府决策提供依据。国动委各成员单位要加强与政府和军事机关的沟通联系,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要各司其职,细化目标内容、建立健全责任制,把应急队伍建设与本部门、本行业、本系统的其他工作同步研究部署,协调抓好落实,努力形成党委、政府重视、军地密切配合、人人身上有责、社会各界支持的良好局面。

(二)建立指挥机制。应急队伍遂行应急任务时间紧、要求高,指挥关系复杂,必须建立一套高效顺畅指挥机制。目前,我市军地双方在应急指挥机制建设上都有一定的基础,但还存在融合不够、联通不畅、效率不高的问题。因此,我们要抓紧研究探索建立军地联合应急指挥机构,在政府应急管理体系中吸收军事机关相关部门人员参加,形成军地联合、高效畅通、反应灵敏的应急指挥体系。要构建军地一体的信息网络平台,实现数据收集、指挥控制等信息共享。各县区要按照应急队伍建设标准,加大经费投入,逐步完善配套指挥器材。要建立健全联席会议、情况会商等制度,各级应急办、政法、公安、安全、水利、气象、地震等部门要加强与军事机关的沟通协调,确保一有情况能够同步响应、同步行动。

(三)严格建设标准。加强应急分队建设,必须统一标准,不能各行其事。当前我市应急队伍建设一定程度地存在标准不够统一、建设不够规范的问题。各级有关部门要按照《河南省民兵预备役应急队伍建设规范》的要求,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实际,制订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制度,确保我市应急队伍建设逐步走上规范化、法制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