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富
“吃的是草,挤出来的是牛奶”,这就是“黄牛精神”的真实写照。但现在已经很少有人提起“黄牛精神”了。在科学发展、创新发展的今天,“黄牛精神”是不是已经“不合时宜”,或者不宜提倡了?这其实是对“黄牛精神”的一种误解。人们常说的“黄牛精神”,不仅是为人老实、吃苦耐劳、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等品质的概括,同样饱含着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内涵。因此,在积极推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重提“黄牛精神”,不仅应该,而且很有必要。
因为,在信阳,笔者就看到了“黄牛精神”在新时代所焕发出来的光和热,温暖了一方老百姓。据《信阳日报》记者报道,罗山县竹竿镇民政与劳动保障所所长赵国群,十多年如一日情注民生,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民政所,变成全国闻名的先进集体,他本人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华孝亲敬老之星”称号。在竹竿镇十多年的岁月里,赵国群经常进村入户,走访五保老人,全镇老人就是他工作的“精神支柱”。为了解决全镇五保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福、老有所为”的问题,赵国群以建设敬老院为重点,先后建起3所敬老院,养老床位220多张。为了照顾好五保老人的生活,所有敬老院都配备了老人活动室、娱乐室、医疗室、餐厅、洗浴室,安装了大屏幕彩电和VCD,购置了冰柜、消毒柜等,院内种植各种花草树木,铺设了草坪,使敬老院成为适合五保老人颐养天年的福地。不仅如此,他还积极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新路子,通过设立村级“居家养老”俱乐部,选配孝心养老护理员,为全镇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对象、空巢老人、失能老人、困难老人和留守儿童开展上门服务和集中活动。
赵国群用他的实际行动,生动地诠释了“黄牛精神”的内涵。诗人臧克家颂扬黄牛:“老牛亦解韶光贵,不等扬鞭自奋蹄。”是的,老黄牛,它谦逊和低调,一心耕作,心无旁骛。尽管吃的是草,但挤出的却是奶,可它却从来不“牛”,也不张扬,不表白,不自夸,更不浮躁。它总是那么一个劲,总是保持进取和开拓的精神状态,默默地耕耘着、奋斗着。正是有了雷锋、王进喜、孔繁森、李国安、杨善洲等“老黄牛”的无私奉献,才有了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各项事业的长足发展,才有了今天的国强民富。因此,“黄牛精神”不仅成就了我国的经济发展,更成就了一种作风,一种修养,一种风格。拓荒进取图何利?铸就中华民族魂!我们需要“黄牛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