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救亡与全民抗战 全国抗战一开始,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一条广泛发动群众、武装群众、依靠群众对日作战,实行人民战争的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12月,中共湖北省工委副书记兼宣传部长陶铸在应城汤池创办训练班,为发动抗日游击战争培养了一批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豫鄂皖边区的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1938年5月底,中共河南省委秘书长危拱之带领开封扶轮小学孩子剧团等到信阳,一面进行抗日救亡宣传,一面做国民党信阳县长李德纯的统战工作。开封扶轮小学孩子剧团几乎跑遍了信阳城乡,以催人泪下的演出,唤起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红色文艺事业的先驱 危拱之(1905—1973),女,河南省信阳市人。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参加了广州起义,任工农红军第四师党代表、《红军》杂志编辑。1929年赴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1931年回国,任瑞金中央政府办公厅俱乐部主任,“工农剧社”副社长,成为红军文艺事业的先驱。1934年随中央红军参加了长征,1936年任人民抗日剧社社长兼导演。1936年7月,美国进步记者斯诺到延安采访,兴致勃勃地观看了人民抗日剧社别开生面的表演,感受很深。斯诺接着又专题采访危拱之,并在其《红星照耀中国》中为危拱之立了小传。1937年,她同毛泽民等人秘密完成了从上海到西安运送国际救援款的艰巨任务。1938年5月危拱之被派回信阳,成功地开展了对国民党信阳县长李德纯的统战工作,建立了国共两党合作抗日的武装信阳挺进队,先后担任中共豫南特委组织部副部长、信阳中心县委书记、信阳挺进队政治部主任等职,为开辟四望山抗日革命根据地做了大量工作。次年9月,危拱之任中共河南省委组织部长,1943年当选为党的七大代表;后任中共赤峰市委副书记、书记;1949年3月,出席了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因病长期休养。1973年2月逝世。(未完待续)

(本文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