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图为浉河区委书记霍勇(前排中)在该乡党委书记陈正森(前排右一)陪同下检查工作 |
![]() |
建设中的农民新村 |
□本报记者 孟 磊 文/图
浉河区游河乡在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中,紧紧围绕“八篇文章”,加快“六个放大提升”,纵深推进改革试验,重点在城乡一体化、土地流转、人才引领、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等方面进行大胆探索和创新,取得了明显成效。
高度重视,全员参与,营造试验区建设浓厚氛围
加强领导,成立分工明确的领导小组。该乡高度重视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成立了以乡党委书记陈正森为组长,乡长彭辉、党委副书记汤军为副组长的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领导小组,并由副科级领导带队成立了八个分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率先垂范,亲自谋划、亲自推进、亲自督导试验区建设的各项工作。
广泛宣传,营造浓厚的改革氛围。该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指导思想明确,改革思路清晰,目标任务具体,工作重点突出,全年专题研究部署试验区建设的会议达到6次以上,真正做到以试验区建设统领农村工作全局。在实际工作中,该乡以出动宣传车、向群众散发宣传单、悬挂标语等形式在各村广泛宣传、充分发动,把广大群众投身改革的热情和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求,形成上下联动,全面参与的良好局面。加强对外宣传力度,把农村改革的新鲜经验和各类先进典型挖掘出来、提升上来、推广开来,全乡每月上报信息都达20条以上,形成了良好的舆论氛围。
加大投入,完善硬件,为试验区建设提供基础保障。该乡抽调大学生村官专门负责此项工作,拨出专项资金,配备电脑、办公桌椅、档案柜,完善办公设备,为试验区建设提供基础保障。
城乡一体化进程提速,游河新镇亮点纷呈
三官新镇区建设步伐加快,成为游河新亮点。借助出山店水库建设前期工程,该乡强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着力提高城镇化水平,重点抓好游河新镇区、农民新村建设,努力将游河新镇打造成中州名镇、千里淮河第一镇。
目前,该乡新镇区两个安置点10万平方米的建设项目已经完成,乡政府已搬迁至新区办公。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小区内绿化、亮化、硬化达到城市标准,移民入住率达到50%以上;群众自建房屋正在建设之中,已完成基础建设3.6万平方米,主体工程完成2.8万平方米,首期254套高标准商住房到年底可全部建成入住。
农民新村又有新突破。该乡规划建设新村13个,分别是三官新村、姜堰新村、姚湾新村、高台新村、张湾新村、孔畈新村、笃祜店新村、游河新村、新集新村、乔庙新村,出山新村、堰口新村、大塘新村,规划总建筑面积55万平方米,计划投资2.58亿元,建设房屋2190套,目前已投资3747万元,建成房屋近400套。
土地流转加速推进,特色农业粗具规模
坚持典型示范,土地流转规模壮大。该乡充分发挥能人带动效应,成功流转土地1.5万多亩,涌现出集中连片100亩以上种植大户14户。大塘村成功人士厉明瑞在大塘村、姜堰2个村投资近3000万元,流转土地5000余亩,发展水稻、小麦、蔬菜种植,并建起先进的蔬菜温控大棚,引导农民进行特种蔬菜种植,成为游河乡土地流转新亮点。姜堰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建成高标准千亩鳝鱼基地,实现游河乡水产养殖行业的新突破。高台村外出回归创业人士赵五已承包荒山1600亩,建起千亩油茶基地和600亩无性系茶叶基地。同时还在基地内搞综合开发,养殖2万只优质土鸡,形成综合效益。高台村回归人士杨其林以打造内地新型农庄为目标,抓住试验区建设机遇,与391户村民签订土地承包合同,流转土地2300亩,目前,厂房已经建成,大型农业机械已经开始进行春耕春播。
特色经济逐步做大做强。去年该乡干豇豆种植加工产业已居全国首位,成为我国最大的干豇豆制品集散地。姜堰村蔬菜种植面积达到3000亩,西红柿、黄瓜等蔬菜已通过河南省农业厅有机认证。
专业合作组织创新升级,农业组织化程度进一步提升
该乡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39家,农民协会5家,为周边群众提供种植、养殖技术,解决了规模经营的问题,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其中养猪专业合作社发展成为拥有会员猪厂16家,年产值达到90多万元的大型专业合作社,姚湾村老虎洞食用菌农民专业合作社,目前已拥有社员70余户、年产值可达300多万元。
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建设实现新突破
目前,该乡农村资金互助合作社达到4家,注册资金1600多万元,为农民解决资金瓶颈问题起到很大作用。姚湾村与农行信阳浉河支行合作,成立了农行服务三农工作站,方便了农户小额贷款,引导更多的农民参加合作社,从而走上发财致富的道路。该乡不断创新村级公益事业建设模式。建立“农民自愿、筹资筹劳、政府奖补资金引导、筹补结合、多元投入”的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制度,全乡有18个村实施了“一事一议”项目,争取项目资金近200万元。
创新农村社会保障机制逐步完善
该乡不断巩固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民参合率达到96%以上。基层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健全,各村卫生室基础设施完善,农村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率达到100%。截至目前,该乡19个村全部实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群众参保率达到76%以上,60岁以上老人参保率达到90%,三官、高台、姚湾、姜堰4个村的60岁老人养老金开始发放。该乡不断加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和农村五保供养工作,凡符合低保、五保条件的农村居民均纳入五保供养范围,做到应保尽保,低保五保供养资金及时足额拨付。
创业人才积极投身农业生产建设
大力开发农村人力资源。该乡继续实施农村实用人才素质提升和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整合培训资源、规范培训工作,创新培训方式,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并配合区扶贫办、富士康集团定向招工,培训500余名青年,并为其提供就业岗位。
引导创业人才投身试验区建设。该乡建立支持创业人才投身农业的激励机制,并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政策措施,支持各种人才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组织39个,积极扶持大学生村干部参与试验区建设,建立大学生村官“创业示范园区”,引导和鼓励大学生村官自主创业、就业。
大力发展“回归经济”。该乡制订外出务工经商人员返乡创业优惠政策,营造宽松的投资环境,引导农民工回乡投资兴业。围绕试验区建设引进各类专业人才1000余人,带回资金近2亿元,成为农村改革发展助推器和农民致富的领头雁。
创新文化引领社会经济发展
该乡加快农村文化改革步伐,加大投入,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0万元新建文化站一座,配备了专用设备和管理人员,进行宣传教育、科技推广、农业知识培训等服务活动,加速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努力扩大农村广播电视覆盖面,为群众搭建无线电视转播点,安装闭路电视,使群众收听、收看到套数更多、质量更好的广播电视节目。开展农村电影放映活动,为全乡社会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基层组织建设和民主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
该乡不断深化“四议两公开”工作法,严格按照“四议两公开”工作法的程序决策实施,做到决策程序规范、会议记录齐全、档案资料完整。积极开展创业富民活动,在村干部中开展以“带头创业、助民创业、引凤创业”为主要内容的“三创业”活动,在大学生村官中开展培植“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创业富民活动。深入开展集中整治后进村活动,按照“五个好”村党组织的要求,集中力量对全乡后进村进行集中整治,向每个后进村选派1名干部担任后进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目前,该乡已在5个村建立党总支部,辐射带动农户2000余户。
示范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该乡把示范村建设作为农村改革试验向纵深推进的重要抓手,调整充实了4个示范村,出台了《关于开展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示范村建设的意见》,为每个示范村科学规划蓝图。“八件实事”快速推进,各级示范村通过项目扶持、自筹资金等方式,加快饮水工程建设,让群众吃上安全方便的自来水。目前,4个示范村安全饮水覆盖率达到90%以上,所有示范村新农保参保率达到96%以上,三官村被评为“市级先进示范村”。各级示范村依靠水利、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或村组筹资修建的小水库、万方大塘、机井等灌溉设施,旱涝保收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农民新村按照规划及时启动。示范村社区服务中心、文化广场、农家书屋、农家超市、有线电视、社会保障等逐步完善,富民产业逐渐形成规模,环境卫生逐步好转,组织建设、公益服务、社会治安等发展态势良好。
今年,该乡将继续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按照示范带动,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奋勇争先的工作思路,采取更加有效的措施,扎实推进八项改革,加快“六个放大提升”,纵深推进改革试验,力促试验区建设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