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委书记王铁、市长郭瑞民现场查看CTC红茶建设现场
市县领导参加凉亭乡斗茶会

光山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北临淮河,南依大别山,为鄂豫皖三省交界地带,总面积1835平方公里,人口81.8万,下辖10乡、7镇、2个街道办事处,是国家著名的苏区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光山历史悠久。周为弦子封国,故称“弦”。春秋属楚;秦代辖于九江郡;王莽时废国立县,境内设光城、茹由、东安三县;隋文帝开皇18年(公元589年)更光城为光山,始为光山县。此后一直是豫南的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重地,有文字可考的历史4000余年。

智慧之光溢彩光山

光山县是著名的智慧之乡,人杰地灵,品牌众多。这片智慧的土地,是北宋名相、儒家三圣、史学家司马光的诞生地;留下了天台二圣慧思与智顗的足迹,催生出中国化佛教第一宗派——天台宗,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是当代妇女运动的先驱、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全国政协主席一代伟人邓颖超的祖籍所在地。“司马光砸缸”的智慧典故家喻户晓、千古流传;孕育了清代重臣、两代帝师、易学家胡煦,清朝两代帝师胡煦为化解家人与邻里纠纷,给家人写下了“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书信,给后人留下了“和气巷”的美谈,胡煦所著《周易函书》是易学研究的集大成者,已被列入北大选修课程,原直隶总督、其子胡季堂被文化部列为“唐代至清代全国知名书画家”之一;吸引了一代文豪苏东坡来此寓居读书;元代状元、丞相龚友福与县衙门前石狮、状元府、状元桥的典故在民间广为流传。这片智慧的土地上,滋生了上官岗、白鲨、蓝天茶等众多自己的品牌。

近年来,光山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本地智慧资源优势,以具有世界级影响的司马光智慧文化为先导,强力实施以司马光智慧文化为主的系列开发。该县充分利用司马光诞生地和“司马光砸缸”典故发生地这一智慧资源优势,投资400多万元整修和开发司马光故居,完成了“司马光砸缸”群塑,成立了司马光故居纪念馆;完成司马祠一期工程建设;建成司马光广场,并完成广场司马光系列浮雕建设和“光山司马光之碑”的竖立;成立了司马光文化研究会、司马光历史学会、司马光教育基金会等,大力开发以司马光命名的文化系列项目。同时该县还大力发展以人文智慧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以及加大智慧项目的招商引资,如今智慧大道、茶具博物馆、紫光湖湿地公园、“智慧博物馆”等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中。

县域茶情文化厚重

该县为北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区,四季分明,年降雨量1000毫米至1100毫米,无霜期226天,年均气温15.4℃,年均日照时数1990小时。境内无工业污染,山清水秀,植被完好,素有“北国江南、江南北国”之誉,发展生态有机茶,得天独厚,条件优越。

光山种茶历史悠久,始于春秋,兴于唐、宋,盛于明、清,茶文化源远流长,是古代著名的淮南茶区。唐代茶圣陆羽在《茶经》中评述:“淮南(茶),以光州(时治所在光山)上”,“生光山县黄头港者与峡州同”;宋代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光州光山场岁卖茶三十万七千二百一十六斤,卖钱一万二千四百五十六贯”。历经战乱,现存于大苏山的清代茶园与古寺名刹(佛教天台宗祖庭净居寺)相伴,见证了光山禅茶文化渊源。

光山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茶叶之乡”,信阳毛尖茶的主产区之一。改革开放以来,光山县委、县政府立足县情,科学决策,围绕“茶”字做文章,掀起了打造大茶业的新热潮,茶基地、茶工业、茶市场、茶文化、茶旅游等相关产业蓬勃发展,呈现出光山人“种植全国茶、加工全国茶、购销全国茶、走向全国去卖茶”的特点,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实现了规模扩张,品质提升,产业升级,效益提高。满山青翠的茶山绿海已成为光山县南部山区的一道亮丽风景。

2010年,全县茶园总面积达19.0万亩,采摘面积10.5万亩,其中,有性系茶园12.2万亩,无性系茶园6.8万亩;老茶园12万亩,幼龄茶园7.0万亩。年产干茶3760吨,总产值4.36亿元。全县有15个乡镇、管理区产茶,大多分布在南部浅山丘陵区,形成区域性生产格局。全县拥有茶叶加工企业108家,各类茶叶机械2560台(套),年生产加工能力14600吨。全县茶区农民人均茶叶收入1800余元,凉亭、净居寺等明星乡镇、管理区近3000元,茶产业已成为壮大县域经济,促进农民增收,推动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光山县拥有信阳毛尖、翠烛峰、赛山玉莲等3只国际金奖名茶和凉亭牌、蓝天玉叶牌、苏山春(净居寺)牌等多只信阳毛尖知名品牌。2002年“凉亭”牌、“苏山春”牌被评为“河南省十大茶叶品牌”,2008年被评为“最受港澳茶客欢迎的中国茶叶品牌”。中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来光山考察净居寺禅茶文化时,挥毫拨墨“品苏山春茶,享千年文化”,盛赞苏山茶。“蓝天玉叶”,自然天成,在2006年第十四届中国信阳茶文化节极品信阳毛尖拍卖会上,一举创下了100克14.9万元的天价,荣获“茶王”称号,2007年、2009年在中国(郑州)国际茶叶博览交易会两次夺得绿茶“茶王”桂冠,2009年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致力打造中华第一绿茶品牌。

产业政策强力支撑

近年来,为促进茶产业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实现由茶叶资源大县向茶业经济强县的跨越,该县出台了进一步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决定:

1.设立茶产业发展专项基金。县财政每年安排不低于100万元的专项资金,用于茶叶良种化工程、标准化建设、技术培训、品牌创建、龙头企业贷款贴息和各项奖励补助等,支持茶产业发展。

2.支持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对连片发展5亩以上、500亩以上的无性系良种茶园,分别给予每亩不低于100元、300元的种苗补贴;对连片发展1000亩以上的标准化茶叶示范园区建设,整合使用土地整理、水利小流域治理、以工代赈、公路交通、林业生态建设等相关项目资金,实行山、水、园、林、路综合治理。

3.支持驰名品牌创建活动。对在省内外大中城市设立光山茶品牌专卖店,年销售光山茶1万公斤以上的茶企业,给予2万元奖励;对自主品牌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的茶企业,给予5万元奖励,对获得“河南省著名商标”的茶企业,给予1万元奖励。

4.支持茶叶质量安全体系建设。对获得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HACCP认证、QS认证、有机茶认证的茶企业,给予通报表彰和奖励;对茶园标准化建设,获得国家无公害茶园、有机生态茶园和GAP认证的茶叶生产基地,给予补贴和奖励。

茶企龙头雨后春笋

创建于2002年的“蓝天生态茶业旅游股份有限公司”,投资逾亿元,高标准建设3万亩有机生态茶园,直接带动了晏河、南向店、文殊等5个乡镇34个行政村的7600多家农户从事茶叶生产;投资5000万元,从日本引进2条世界一流技术的清蒸绿茶生产线、1条炒青绿茶生产线和2条国产名牌名优绿茶生产线,建成了“蓝天玉叶”茶叶加工厂,成为我国江北茶区产业化程度最高、基地规模最大、清洁化程度最好、带动能力最强的产业化龙头企业。

净居寺茶场位于光山县大苏山风景名胜区,千年古刹净居寺——中国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茶场占地面积2700余亩,其中,山林面积1600余亩,茶园面积960亩,主要产品有国家级名茶信阳毛尖、苏山白茶、省级名茶“翠烛峰”等“苏山春”牌系列绿茶,年产干茶2.6万公斤,产值648万元。

“苏山春”茶获得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证、QS认证,是河南省名牌农产品和标准化农产品、河南省“十大茶叶品牌”和“最受港澳茶客欢迎的中国茶叶品牌”。苏山春茶在历届中国茶都——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上均获得金奖,在国际、国内名优茶评比会上屡获殊荣,总分名列金奖榜首。中国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刘枫赞曰:“品苏山春茶,享千年文化”。

2009年建成投产的信阳四季香茶叶有限公司,是河南省首家通过生产许可、QS认证的砖茶生产加工企业,年产量3000吨,年产值4000万元,填补了砖茶(黑茶类)生产空白,为豫南茶类结构调整、低档茶生产开辟了蹊径。创建于1993年的河南辰龙茶叶公司,年生产精制眉茶12000吨。

2010年3月,辰龙茶叶公司又与浙江湖州方路茶业公司的强强联合,发挥“方路”红茶出口品牌优势,动工兴建CTC“信红”颗粒红茶加工出口项目。项目总投资1.5亿元、占地100亩,拟建国际水准CTC红茶生产线5条。项目建成后,年可产红茶3万吨以上、产值6亿元以上、直接解决200人就业,产品100%出口。目前,该项目已按计划完成厂房、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5套生产线设备已在印度订购,将于近期到货安装,今春可建成投产。项目建成投产必将对优化信阳茶类生产结构,开发利用夏秋茶资源,提高茶叶种植效益发挥积极作用。

2010年通过“试”(试验示范)、“引”(引进技术)、“招”(招商引资)开发生产出红茶(“兴旺”牌信阳红、“蓝天”牌信阳红)、黑茶(“四季香”牌砖茶)、青茶(“九架岭”牌铁观音、“蓝天”牌铁观音),一改过去只单一加工生产绿茶的历史。2010年,全县年产砖茶610吨、红茶48吨、乌龙茶2吨,占茶叶总产量3760吨的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