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浉河区吴家店镇党委书记朱晓波(前排右一)在向区委书记霍勇(前排右二)介绍移民新村建设情况
图为吴家店镇正在建设中的锦春园社区

□本报记者 孟 磊 文/图

浉河区吴家店镇位于市中心城区西35公里处,被誉为信阳市的“西大门”。全镇总面积165平方公里,辖19个行政村、2个居委会,总人口5.3万余人。区位独特,交通便利,国道312线、宁西铁路穿境而过,与东临的国道107线、京广铁路双双交会,形成双“十”字交通骨架,村村通工程覆盖全镇。自然资源十分丰富,盛产水稻、小麦、油菜等粮油作物,茶叶、食用菌、干豇豆等已发展成为富民强镇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该镇党委书记朱晓波带领一班人以求真、务实、重干的工作作风,按照“全面推进,重点突破”的原则,以城乡一体化建设为统领,以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为抓手,以强农富农为主要任务,大力推进土地流转,强化社会化服务,试验区建设焕发出勃勃生机。

发挥示范村引领作用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该镇紧紧围绕“打造试验区先行镇,建设宜居家园”这一目标,狠抓“三个一体化”,制定了镇域经济发展中长期规划,坚持小城镇建设规划先行,全镇21个行政村(居委会)的新农村建设正在按规划逐步实施。

高标准建设吴店、聂寨农民新村,计划投资2.2亿元,建设1000套商品房、八纵两横道路及各类配套设施,目前已投资1.2亿元,建成商品房400套、面积达8000平方米;硬化路面2.7万平方米,铺设地下管网14公里;建设250平方米休闲广场一处;投资300万元建成可供4500人饮水的自来水厂一座;投资150万元,建设日处理能力12吨的垃圾中转站一座,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达到100%;栽种行道风景树700棵,绿化道路500米;投资100万元安装太阳能路灯90盏,新安装变压器一台,架设高压线600米,实现“五化三配套”,达到了“绿、亮、净、美”各类配套设施完备的标准。目前已有60多户居民入住新村,同时,杨河、石板、毛寨等6个农民新村示范点正在紧张建设中。

提升管理水平,推进城乡社会公共服务一体化。该镇全年共培训农民工780人,城镇新增就业1800人,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万人,“农转非”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完成。该镇配备专职保洁员40人,确保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建设农家书屋6个,藏书5万余册;实施宅基地置换商品房试点工作,已有62户居民置换商品房62套,面积达1.1万平方米;在吴店、聂寨新村建设项目区设立锦春园社区居委会,将所有入住人员纳入社区管理,王畈、昌湾等行政村高标准建成农村社会服务平台,城镇化管理和社会服务水平显著提高。

加大政府投入,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该镇低保1474户、2929人,五保325户、338人,实现了应保尽保,镇中心敬老院、毛寨敬老院入住152人,集中供养率达到45%;新农保达到全覆盖,参保率在85%以上;新农合参合人数4.9万余人,筹资144万元,参合率达到99%,提高了群众就医能力,初步形成以城乡低保、五保供养、新农保、新农合为主体的社会保障体系。

规范推进土地流转 提升土地经营水平

积极推进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是增加农民收入、降低生产成本、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重要举措,是实现农业机械化和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产品安全、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合理开发,利用整合农业资源,最大限度地提高农村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的最终选择。目前,该镇流转耕地近2.8万亩,流转林地近5.2万亩,呈现出规模化、产业化、规范化三大特点。

在国道312线以南杨河村,北京隆泰公司投资,云峰顶原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余寨茶叶专业合作社和顶峰茶叶专业合作社以2.1万亩茶叶基地入股的形式成立了金枝茶叶股份有限公司,对该镇茶叶产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信阳市天山茶叶有限公司投资新建生态茶叶基地1000亩,改造旧茶园1051亩,带动茶农1200多户,增加产值300多万元,同时还征地20亩,建设了全区首台配有微波杀青机等现代化茶叶专业生产线和面积达2000平方米的生产车间。

在国道312线沿河以北的邓楼村,计划建设出山店生态茶果庄园,规划总面积1万亩,总投资1.5亿元,分两期建设。一期规划面积5000亩,计划投资8000万元,实施时间为2011年至2013年,主要目标为:流转土地5000亩,完成庄园的整体框架及基础设施建设,建设3000亩的茶果套种示范园、100亩的果树育苗基地和200亩苗圃花卉基地各一处;建设300亩高标准垂钓渔场及休闲度假中心一处;建设年出栏2万只的土鸡场和年出栏5000头猪的养猪场各一处;建设800亩的油茶采摘观赏园一处。二期规划面积5000亩,计划投资7000万元,实施时间为2013年至2015年,目标为:建设无公害蔬菜基地2000亩、优质高效农业园2000亩,建设度假酒店、老年公寓、旅游码头及茶叶生产加工厂、农副产品加工厂各一个。通过5年的投资建设,力争把出山店生态茶果庄园打造成一个集优质高效农业生产、生态休闲度假、科技示范推广、农业观光旅游于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

完善农业社会化组织 以组织服务助推发展

目前,该镇有各类合作社72家,涵盖茶叶类、养殖类、种植类、粮食类、农机类、林业类,其中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家,市级以上农民专业合作社2家。为增强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该镇大力扶持培育涉农企业,着力以农业产业化组织带动农户增收,抓好合作社运营管理,实现数量向质量的转变,合作社服务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河头村村主任何德富创办的云峰顶原生态茶叶专业合作社,入社茶农150多户,带动周边300多户茶农发展生态种植,年销售茶叶500多万元;位于杨河村的天山茶叶有限公司,以品牌促发展,走“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营模式,茶叶远销北京、上海等大中城市;尹台村党支部书记张近远创办的郁林林业合作社,引进、种植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红豆杉300多亩,晚秋黄梨300多亩。

在镇政府的帮助下,该镇农民聂继宏成立了浉河区最大的农机专业合作社,目前拥有收割机15台、旋耕机5台,今年还将投资150多万元,兴建1200平方米办公场所,并与信阳市兴隆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完成3000亩的机插秧生态示范种植。

为加强农技服务推广体系建设,该镇结合“六大员”制度试点工作,成立了19家村级服务站,配备19位村级农技推广员。同时,大力发展资金互助合作社,每个村都成立了资金互助合作社,助推农业生产发展,缓解了本村农户生产资金不足的问题。截至目前,该镇达到村村都有3家至4家专业合作社,入社农户达到50%以上。

为帮助农民有效解决生产种植中的技术问题,该镇邀请科技部驻河南省科技下乡专家张银平教授、河南省经济作物推广站首席蔬菜专家王玮站长,以及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水稻专家吕德治教授,对镇区农民进行“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生产绿色健康食品”的农业科技培训,为全镇合作社发展壮大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展望未来,朱晓波信心百倍。他说,发展的舞台大幕已经拉开,今年,吴家店镇将继续实施“12345”工程,即围绕一个中心,抓住两个机遇,突出三个重点,提升四项工作,达到五个效果。一个中心,就是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中心,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完成区委、区政府年初下达的目标任务,年终综合目标考评位居全区中等水平。两个机遇期,即抓住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的机遇期,争取位列全区前5名;抓住出山店水库开工建设的机遇期,做好太阳坡村、邓楼村的移民迁建等各项前期准备工作。三个重点,即力争招商引资及项目建设有新突破,确保1个10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进入上级政府投资支持的“笼子”,招商引资目标任务的完成要位列全区前4名;做好六城联创工作,达到全市中等偏上水平;启动移民新村三期工程建设项目,力争再建移民安置房200套,率先完成年度移民安置任务。提升四项工作,即提升计划生育工作水平,继续保持全镇市级计划生育工作先进单位的荣誉称号;提升平安建设水平,给全镇人民营造一个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加强财源建设,强化税收征管,提升财政收入水平,全年财政收入突破600万元大关;提升社会事业工作水平,做好教育、卫生、新农保、新农合、扶贫等社会事业。五个效果,即达到国民经济实力增强的效果,全镇国内生产总值较上年增长16%以上;达到基础设施更加完善的效果,加快农村道路、饮水、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75万元实施十八口水库除险加固工程;达到对经济发展信心提升的效果;达到群众生活更加富裕的效果,人均纯收入超过6800元,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达到提升全镇整体形象的效果,创建卫生园林城镇,力争把吴家店镇打造成为我市西部璀璨的明星城镇,为试验区建设作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