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第一版)商城县余家华创办的高科农机农艺服务合作社,作为全市率先推广机械化育插秧的农机合作社,在市、县两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投资4500万元建成了全省最大的2万平方米的智能化钢架构育秧工厂,每年可满足100万亩大田机械栽插标准化秧苗需求。三是靠创新投入来拉动。育秧工厂建设需要一次性大量投入,同时需要各种机插秧设备来配套。我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育秧工厂基本属农机合作社自费建设、自主经营的模式。在2009年农机大发展时期,通过争取水稻插秧机叠加补贴政策和省级农机专业示范社财政专项奖励扶持资金,辅之以必要的政府扶持跟进,吸引和带动了各类社会资本和英贤才俊投入农业,有力拉动了工厂化育秧的发展。像潢川县投资2600万元的黄淮大丰收公司万亩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就是配套落实1700万元土地平整项目而引进的回归创业项目,目前已建成占地35亩的6座钢构高架育秧大棚。息县对30个市级示范社每个补贴20万元,固始县拿出110万元,在有条件的金地、飞翔、润东、利民4个农机示范社建设育秧工厂,实施以奖代补。四是靠扶持服务来推动。农机合作社建设育秧工厂离不开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积极主动支持,工厂化育秧的推广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宣传引导和大力扶持。固始县对每个农机合作社专门派驻一名农业科技人员全程跟踪指导服务。潢川县兴豫农机合作社100亩工厂化育秧基地建设,就是在关键时期落实了项目建设急需的230万元贷款推进了一期工程建设,目前该社已建成使用6个工厂化育秧基地,并签订机插秧面积订单15万亩,辐射周边4个县,广大农户基本实现了“春签一张单,夏收一仓粮”。

强农富民的多重效应

育秧工厂建设给信阳粮食生产和农业发展带来了一系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一是提高了粮食产量。水稻育秧的好坏对水稻产量影响极大。传统的一家一户小田块育插秧方式费时费工费成本,而且受天气影响大。每逢农忙季节农民为抢农时忙得不可开交,劳动力调配捉襟见肘。工厂化育秧把育种基地搬进温室内,通过严格的温湿度控制,既缩短了育种周期,提高了秧苗的抗逆性,又直接促进了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新方法的推广运用,提高了合理密植水平,而且为机械化插秧提供了标准化、高质量的秧苗,增产效果显著。同时由于减少返青期、提前生长期,有效解决了“倒春寒”和避开“三化螟”危害期问题。经比较,机插秧的亩产量比人工栽插的平均多产100斤左右。光山县种粮大户刘正礼牵头组建的青龙河农机合作社,投资300万元建设一座5亩的现代化育秧工厂,流转耕地5000亩,由于采用工厂化育秧新技术,实行早中晚稻生产科学布局,水稻平均亩产1502斤,年纯收入80多万元;通过全托式代耕代种、半托式育插秧服务,辐射带动周边20多个村8000多户农民,今年扩大规模,育秧服务面积有望达到5万亩。二是拉长了服务链条。工厂化育秧的发展,既推动了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又使农机合作社完善了服务功能,拉长了服务链条,实现了水稻耕、种、插、管、收全部由合作社包办,让“穿着西服、裙子种农田”不再是梦想。不少农机合作社不仅为农户提供高质量的秧苗和机插订单服务,还实行机耕、病虫害统防统治等一条龙服务。三是提升了特色产业。为利用好育秧空闲时间,各个育秧工厂都积极探索适合自身实际的经营模式,积极发展特色农业和反季节蔬菜,进一步拓展工厂化育秧设施的利用价值。潢川县兴豫农机合作社,去年一年利用育秧大棚,搞了5茬反季节蔬菜直供超市,纯收入30万元。固始县飞翔农机合作社从山东寿光聘请蔬菜专业技术人员,在冬暖式暖棚生产固始分葱,在钢构大棚生产冬春番茄,在新扩建大棚种植草莓,预计每亩纯收入1.3万元。四是促进了农民增收。机械化育插秧不仅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而且还通过节本增效,增加单产,直接提高了农民收入。据测算,通过工厂化育秧和机械化插秧,每亩省种、省水、省肥、省工在100元左右,亩增产100斤以上,这两个100就意味着亩增收至少是“双百”效应。同时还减少了农民工农忙季节的误工损失和往返差旅费,这对打工农民而言又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

工厂化育秧“点石成金”的多重效应无疑彰显了现代农业的广阔前景。从全国看,工厂化育秧还在积极探索、试验示范推广阶段,国家有关部门正在积极培育农机农艺融合的典型,加强示范引导,推动农业机械化科学发展;从全省看,粮食核心区建设需要建立粮食稳定增产的长效机制,信阳作为河南的水稻主产区,必须以科技为支撑,以育秧工厂为载体,打造中原粮仓;从全市看,一方面机插秧面积所占比例还较低,农民有需求,合作社有动力,另一方面劳务经济的发展和土地流转的加快,也为资本下乡、投资“三农”注入了活力,扩大育秧工厂辐射面是信阳粮食生产进入新阶段的必然选择。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由于一次性投入大,流资需求量大,合作社缺乏贷款抵押物和自身积累,面临着资金瓶颈制约,同时工厂化育秧是一个新生事物,技术含量要求高,这些都说明加快发展工厂化育秧还有很大的潜力和空间。

当前,我市正处在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提升的关键时期,科技创新和全程机械化服务是我们发展现代农业的短板。因此,我们必须站在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生产要素装备农业、变革粮食生产方式的战略高度来推动育秧工厂建设,立足做好统分结合文章、持续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来谋划育秧工厂建设,以加快土地整村流转、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加强政策扶持和技术支持来加速育秧工厂建设,让育秧工厂真正成为信阳撬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支点”。

放眼豫南大地,春风浩荡,万物萌动,育秧工厂建设正阔步迈进“春天里”!

【链接】水稻工厂化育秧是利用现代农业装备进行集约化育秧的生产方式,是集机电一体化、标准化、自控化为一体的现代农业工程技术,是实现水稻生产种子良种化、供秧商品化的有效途径,也是实现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的关键环节。其核心技术是通过全自动育秧设备在育秧盘内覆土、播种、喷水,培育出的秧苗均匀、健壮、整齐。农机合作社育秧工厂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实实在在地带动广大农民发展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其服务模式被农民誉为新型“田保姆”。实施水稻工厂化育秧项目,对于推进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