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凉亭乡党委书记汪锋普(左一)正在与茶农交流茶叶采摘相关问题。 本报记者 张 超 王 博 摄 |
□本报记者 王 博 张 超
光山县凉亭乡少林茶场场长黄少林这阵子忙得不亦乐乎,因为一场“华山论剑”式的斗茶会即将在该乡上演。他精心挑选鲜叶、仔细研究杀青、细心琢磨揉捻等斗茶工艺流程,进行着斗茶前的“热身赛”。
这场名为“裕辉杯”的斗茶会今明两天(4月18日至19日)在该乡举行,在这个上世纪80年代就闻名全省的万亩茶乡尚属首次。该乡党委书记汪锋普介绍,斗茶会共设金奖1个,银奖4个;现场炒茶状元1名,炒茶能手6名。对于该乡两万多名茶农来说,这是在今年信阳国际茶文化节前展示自己产品和技能的新舞台,也是今年试验区建设实现“六个放大提升”的新举措。
4月12日中午,我们在凉亭乡马山岭茶业培训基地看到一动一静两种场景:动的是,茶农排着长队将竹篓里刚从山上采摘的鲜叶送到统一收购点,机制车间里摊放着刚炒制的毛尖茶散发出阵阵醇香;静的是,培训基地最近一批学员前一天刚结束培训。该基地是上世纪80年代建立的,今年已培训3期360多人。这两种场景表明,该乡的茶叶种植不仅有着传统优势,也呈现现代农业的雏形。
行走在茶园中间,嫩绿的芽叶给人温馨的问候。凉亭乡位于大别山北麓,辖15个行政村。1987年,该乡的茶园面积仅1万亩,2004年以来,全乡茶园面积以每年10%的速度递增,现有茶园面积3.18万亩,开采面积达2.2万亩,年产茶叶40万公斤,产值超亿元。该乡不仅是省级科技示范乡,而且是中国茶叶学会团体会员。
闻名遐迩的茶乡茶叶更有名。凉亭乡从上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种茶,1983年创建矮化密植茶园试验场,1987年5月成为河南省著名的万亩茶乡。1994年,该乡制作的信阳毛尖茶“赛山玉莲”荣获首届“中茶杯”特等奖,凉亭乡茶场被评为信阳茶叶生产十大名场。30年来,凉亭乡的茶叶荣获国际国内奖项100多个。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一个量变与质变的关系。如果说质变是量变的结果,那么,凉亭乡借助信阳国际茶文化节之势,从举办斗茶会走向名茶复兴之路,则是又一次由量变到质变的需要。
凉亭乡选择名茶复兴之路正是如此,不仅在规模、在品牌,更重要的是在效益。近年来,凉亭乡活跃在全国各地的茶叶经销商有2400多人,其中不少成功人士返乡建基地、办茶厂,形成“前店后厂”的茶业发展新趋势:在深圳经销茶叶的陈良森,去冬今春返乡投资500万元开垦荒山300多亩种植生态茶;在武汉经销茶叶的匡祯超,返乡投资200多万元建立茶叶基地200多亩;在郑州经销茶叶的韩勇,返乡投资200多万元建立茶叶基地......去年,凉亭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00元,其中茶叶收入3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