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县陈店乡高湾村党支部书记、柴山保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董事长吴卫国(左一)向客人介绍合作社茶叶生产情况。 本报记者 赵雪峰 摄

□本报记者 赵雪峰 向 炜

“就先去陈店乡看看吧,这个乡是新县第二大产茶乡,茶叶在新县最有名,是我市名优茶基地乡,今年4月刚刚荣获全省茶叶明星乡镇称号。”在去新县采访的路上,新县茶办的同志向记者推荐说,“陈店乡过去不大重视宣传,这两年开始有了一些战略的发展理念。”

陈店乡现有茶园13800亩,茶叶加工厂15个,年产干茶30万公斤,产值5000万元。短短几年的功夫,这个乡打造出“森茗”、“戴氏”、“红檀冲”、“云雾”、“梅花”等数个茶叶知名品牌,其选送的茶样在中国信阳茶文化节上分别获得2金、3银、4铜的成绩。

记者近日驱车来到新县陈店乡高湾村党支部书记吴卫国家。吴卫国投资80万元带头领办了柴山保茶叶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热情好客的吴卫国拿出他刚刚炒制好的毛尖茶招待我们,并和我们攀谈了起来。

今年49岁的吴卫国在陈店乡高湾村当了26年的村干部,在村委会主任和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也干了有11个年头,为带领村里百姓致富,吴卫国不仅带头承包茶园,投资茶叶加工项目,还担任着村里合作社的理事长、资金互助社的理事长,为全村百姓致富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过去老百姓只是在自己田前房后种植茶叶供自己喝,没有卖的理念,就是卖也卖不上什么价钱,现在可不同喽,新茶下来,根本就不愁卖,都是提前交定金。”在他家旁边一个占地600多平方米的茶叶加工点,吴卫国颇感自豪地说,“我家全年茶叶毛收入要在80万元以上,纯利也有15万元。”

信阳职业技术学院选派到高湾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的刘耀珠向我们介绍:“像吴卫国这样的村干部,对一方百姓的致富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通过辐射带动,可以有效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就近解决留守妇女的务工问题。”

高湾村是陈店乡发展茶产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陈店乡高度重视茶产业发展,坚持把茶产业作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育和发展,在细吴、梅花、山背、胡子石、代岗5个行政村高标准建设连片茶产业基地8300亩。全乡茶叶加工、销售企业迅速发展壮大,目前有年产值200万元以上的茶叶企业6家。

“我们为了提升制茶水平,先后引进日本先进的茶叶修剪和采摘机20余台,成立机采队2个,推广使用名优茶生产机具80余台(套),通过科技创新,茶叶每亩产值在4000元以上。2006年,代岗——程七茶场被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院授予‘千亩有机茶生态示范基地’称号。”陈店乡乡长吴昌斌介绍。

(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