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今年年初,市委、市政府在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我市要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的目标任务。浉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在一个月内顺利完成了新农保试点扩面工作。截至4月10日,浉河区实现了新农保村村全覆盖。这项惠民政策在这个春天如同春风吹开农民心扉,解决了农民养老的后顾之忧,受到了浉河区广大农民的普遍欢迎。本报今日特别报道介绍他们的经验。

本报讯(范文琦)从2011年5月1日起,凡浉河区农村60岁以上的老人,可以按月领取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60元基础养老金。听到这个消息后,浉河区五星办事处平西社区困难户王庆生乐得合不拢嘴,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满脸喜悦地说:“多了这60元,我每月的生活也能宽裕点了。新农保让我吃了定心丸,真要好好感谢党的好政策啊,现在我要发动全家都参加新农保。”

伴随着浉河区新农保试点扩面工作快速、高效的开展,和王庆生老人同样喜悦的农民也多了起来。新农保制度的实行,使农民在“种地不交税、上学不付费、看病不太贵”的基础上,实现了“养老不犯愁”。2011年3月9日至4月10日,浉河区在原有的50个新农保试点村的基础上,又把剩余的108个行政村纳入新农保试点范围,在一个月时间内实现了新农保村村全覆盖。目前,在全区20.8万名农村适龄人口中,已有13.9万人参加了新农保,参保率达到75%,3.5万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可以像城里人一样领到属于自己的养老金了。

2009年10月,浉河区在董家河镇集云村成功启动了新农保首个试点,2010年又将试点范围扩大到50个市、区、乡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示范村。截至去年年底,全区累计参保4.86万人,有1.15万名60岁以上的农村老人按月领到了养老金。新农保试点范围的扩大,受到农村居民的普遍欢迎。今年年初,浉河区委、区政府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率先在全省实现新农保全覆盖的决策部署,于3月9日及时召开新农保试点扩面动员大会,印发《2011年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扩面工作方案》,明确提出从3月10日起,集中一个月的时间完成新农保全覆盖的目标任务,争取让全区所有农村居民都能享受到新农保,实现老有所养。

在这次新农保试点扩面工作中,浉河区采取农民个人缴费、集体补助和政府补贴相结合的模式,对农民个人缴费设定了每年100元至500元5个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下转第三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