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进序曲 1937年3月8日,新四军四支队召开东进誓师会,随即分别从七里坪和信阳县邢集出发,成为首批奔赴皖中、皖东抗日前线的新四军部队。新四军四支队东进抗日时,分别在七里坪和驻马店确山竹沟设立了留守处,这两处成为豫鄂边区抗战的战略支撑点。

走出大别山的新四军四支队

流波疃会师 1938年3月下旬,高敬亭率领的新四军四支队主力和由豫南人民抗日独立团改编的四支队八团在皖西流波疃会师。根据中共中央长江局的指示,成立了新四军四支队军政委员会,高敬亭任主席,戴季英任副主席,林维先、吴先元、胡继亭为委员。随后,部队继续东进,于4月初抵达皖中地区。

打响了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抗战的第一枪 1938年5月,日本侵略军继攻占南京并进行惨绝人寰的南京大屠杀之后,兵分两路向西猖狂进犯。日军侵略淮南后,疯狂掠夺当地的煤矿资源,残酷地榨取矿工的血汗,数以万计的工人惨死在日本侵略者的魔掌下。1938年5月12日,新四军四支队先遣队在巢湖以南蒋家口西岸,出其不意地伏击日军巢县守备队,当场击毁两艘日军汽艇,毙伤敌46人,缴枪11支,残敌狼狈逃窜。蒋家口战斗打响了新四军在华中敌后抗战的第一枪。蒋家口战斗首战告捷,有力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增强了华中军民的抗战信心。蒋介石于5月16日发出致新四军的表彰电“贵军四支队蒋家口出奇挫敌,殊堪嘉慰”。

打开江北抗战局面 1938年5月至10月,首先进抵华中抗日前线的新四军四支队,大力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英勇顽强地打击日军,配合正面战场的“武汉会战”,连续展开28场战斗,连战连捷,毙伤敌940余人,俘虏日军8人,击毁敌军车156辆,为打开江北抗战局面和创建皖中、皖东抗日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未完待续)

(本文由鄂豫皖革命纪念馆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