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往报社投稿真是容易极了。部队与报社都连着网,在键盘上用手指一敲,无论多少字,几秒钟就到了编辑手里。想想我们搞宣传的那段时光,为投稿的事可没少费劲。
我们那个部队驻在豫南的一个乡镇上。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前卫报》发到我们部队最快也得3天才能看到,我们投到报社的稿子,一般需要一个星期左右。要是直接往火车的邮件厢里送,可缩短2天至3天,有时赶得好,2天也可到编辑手中。这对于讲究时效的新闻报道来说,提前一天稿子到编辑手中意味着什么,是不言而喻的。因而,尽管部队离镇火车站有4公里,路也极不好走,但我们还是老爱往火车的邮件厢送稿件。
那时,在我们这个小站停车,通往济南方向去的火车每天仅有一趟,是武汉发往青岛的。到站的时间是每天晚上的9点多钟,停车3分钟。一天晚饭后,我同某团洪干事往火车的邮件厢上送稿。刚要出营区大门碰上了我们的宣传科长。当他得知我们去火车站送稿时说:“今天本科长高兴,评先进科师里刚刚通过。你们就骑我的自行车去吧,来去方便些。”我那时还不太会骑自行车,洪干事是福建泉州市人,从小在家骑惯了的。他听科长这么说,赶快说:“谢谢科长关心,谢谢科长关心。”顺手把自行车接了过来。这是一辆老牌永久载重自行车。其实是科里公用的。一般都是科长骑着,偶尔副科长也能骑骑,有时情况紧急,老干事们请示科长也能急用一下。我那时是科里最新的干事,从没想过要骑自行车的事。往火车上送稿,都是步行,那时我们年轻,4公里路程紧赶小跑半个小时也就到了。那晚火车正点,送稿挺顺。一出火车站,洪干事催我上车。我总感到坐上没把握,心老悬着,便说:“天黑,我们还是走走吧。”他似乎猜出我的心思,说:“上来吧,我骑慢点就是了,保证没事的。”我一坐上,他的脚便不由地用劲猛蹬了起来。骑着骑着,便听见“咚”的一声,自己没弄清咋回事,便摔了个仰八叉。“完了完了,我的脸烂了,门牙也断了。”原来,我们的自行车碰上了一辆坏在路中间的吉普车的屁股上。从镇到部队有好长一段路没路灯,赶上没月亮的夜晚是漆黑一片。我赶忙将洪干事送到师医院,还好脸上划的四五个口子都只有米粒大小,门牙碰掉了一颗,没大的破相。自行车可就惨了,前轮碰变了形,车把碰拐了弯。
三九严寒的一个晚上,我和报道组两位报道员一同去火车站送稿,结果碰上火车晚点。冷北风刮得呼呼响,走路时不仅不觉得冷还出了些汗,但一停下来里面湿衣粘背直觉得透心凉。还好车站值班的同志是个熟人,他让我们放心地走,他负责把稿子送上车。但我们总感到还是亲自送上车心里踏实些,他便让我们到值班室等,值班室有火,这才缓过劲来。开始说晚两个小时,结果两个小时后又说再晚一小时,就这样等着等着到第二天早上六点半钟,车才到站。
说来也怪,我们通过火车投过去的稿子大多数被采用,而通过邮局寄去的稿子的命中率就低得多。现在想想也不奇怪。一般是自己感觉较好,时效性较强的才往火车上送,感觉一般、时效性不强的稿件才邮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