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10月,时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的邓小平,遵指示率民运部部长傅钟和随营学校校长韦国清等去晋西开辟工作。建立游击队是开辟晋西抗日根据地的最核心工作,然而,游击队所需要的物资、枪支从哪里来呢?

太原失守前夕,日军由榆次南下进攻平遥。国民党平遥县县长一枪未发,就带着县政府、县公道团和牺盟会的几百人,携物资、枪支弃城而逃。邓小平得知消息后,马上找到我们党的特派员李文炯,指示他站出来,领导群众进行反逃亡斗争,让县长当游击司令,李文炯当副司令。

李文炯当即表示:“阎锡山早有电报,让我们牺盟会和县政府、公道团互相牵制,守土抗战。我很愿意回平遥去,可就怕县长不同意。”邓小平略一沉思说:“咱们就用阎锡山‘守土抗战’的指令去说服他。”

于是,邓小平把平遥县县长请到随营学校商谈。该县长却坚持要见到阎锡山后再做决定,因为他知道,阎锡山嘴上说“守土抗战”,骨子里却只想保存自己的实力,消极抗战。见此情况,邓小平又暗示李文炯,要发动群众同县长作斗争,决不能让他把物资、枪支带走。

李文炯回去后,先把邓小平的意见和不当“亡国奴”的道理向牺盟会骨干讲了,说服了大多数群众后,又请县长给大家讲话。县长继续坚持西撤,不少人站起来反对,要回去抗日。李文炯装出左右为难的样子说:“我们应该和大家在一起。你们要回,我也同意。不过,还是应该请县长和我们一起行动。”县长一看众怒难犯,只好把物资、枪支留下来,自己气急败坏地去向阎锡山报告。李文炯则率领这支队伍,跟随邓小平来到下堡镇八路军总部驻地。

同一天,孝义县县长刘怀伟听到日军进逼平遥,也慌忙要逃,动身前还把背不走的枪支、手榴弹扔到井里。县牺盟会特派员曹诚一边给县长做工作,一边及时向八路军总部报告。邓小平、傅钟立即部署孝义县游击队和总部派来的人员,“包围”了县公安局,用开会的方式和平地缴了县政府的枪。

阎锡山听说后大发雷霆,当即准备派兵报复。邓小平早有准备,正当阎锡山与其部下连夜商量报复八路军时,牺盟总会牛荫冠根据邓小平的指示,拿着电报来见阎锡山,说平遥、孝义两县县长擅离职守,在日军尚未入侵之前就惊慌逃走,并把武器扔到井里,不让我们武装迎敌。为响应阎司令长官“守土抗战”的号召,我们不得不将枪支、公款留下。

阎锡山看完电报,一声不吭了。牛荫冠趁机解释:此事与八路军无关,闹起来反而缺了理。阎锡山只好不再提枪支问题了。邓小平收了平遥、孝义两县政府的枪支弹药后,总部立即抽调干部,组建了“八路军晋西游击队”,在晋西开展抗日斗争。

【摘自《老年教育》刘建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