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圣祥

湖北省秭归县干部收到一份特殊的礼物——该县县委书记罗平烺撰写的《爱民十戒书》,以“参阅件”形式下发到广大干部手中。

以短句文章的标准来看,《爱民十戒书》应该说写得很不错;如果创作过程不是秘书打草稿领导稍作润色的话,这位县委书记大概应该算是相当有才的。虽然做文章、写口号之才,与治理有方之才并不可对等,但能有这份“爱民之心”亦属难得;按理说,公众不该对一份写得还不错的官样文章过多强求,领导秀秀个人文采而已,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然而,一旦其以“参阅件”下发并引发多方关注之后,事情就起了变化。

如果官员只是将做文章当做一种爱好,或者只是写下来贴在自家墙上以之鞭策自我,《爱民十戒书》非但一点问题没有,倘若果真依此践行,相反当属为官楷模。可是,当县委书记以“参阅件”形式下发给全县干部“共勉共励”,以图“共同做好爱民这篇大文章”时,那就不再是个人为官心得,而是发表“领导重要讲话”了。

有一个流行词叫“霸气外露”,《爱民十戒书》虽以爱民为题旨,扑面可感的却是“官气外露”。且不说“爱民如子”这一说法本身浓厚的“青天父母官”意识,退一步讲,领导至少不能拿着自己的大作,去逼着下属们“受益匪浅”,否则不仅有沽名钓誉之嫌,而且是官本位官派头十足。

虽然县委书记声称只是“一点感悟”,旨在“共勉共励”,但试问一下,以“参阅件”形式下发之后,下属官员还能做自由评价吗?不,他们只能说“有感而发、情真意切、短小精悍,读来朗朗上口,融警示性、指导性、可读性于一体,抓住了群众工作的七寸,写到了群众的心坎上。”什么叫说的比唱的好?这就是了。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