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庆涛
4月6日下午3时,在广州市站前街与站前横路交界处,站前街城管执法队在执法过程中与摆卖红薯、玉米的“走鬼”发生激烈冲突,2名“走鬼”受伤被送往医院治疗,其中一人被钢管警棍打爆头。而城管方面也表示有数名队员遭围攻受伤,站前中队办公室更是遭遇打砸。派出所民警到场,双方冲突才得以停止。7日下午2时30分许,站西路也发生城管与无证流动摊贩的冲突,至少有3人明显受伤送院治疗。
众所周知,今年是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一年。动员大会要求“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据说,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存在的十来块“短板”,其中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公共卫生等方面,都和流动商贩有关。在创文“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要求面前,各区、街道以及城管部门承受了不小的压力,流动商贩因摆卖而影响了环境卫生、市容市貌和公共卫生等问题,很自然就成了需要解决的“障碍”。在这种背景下,城管人员与流动商贩发生冲突增加也就在所难免了。
城管与流动摊贩的冲突,特别是暴力冲突事件,在广州市已经比较长的时间没有出现了。特别是去年广州市城管委发布《广州市流动商贩管理暂行办法》之后,流动商贩管理向制度化、法律化的方向发展,出现了引领全国的好势头。亚运期间,城管对流动商贩的管理也是比较成功的。然而,近两天发生的城管与流动商贩之间的流血冲突,也许说明了一些问题:如某些城管人员并没有很好地落实《广州市流动商贩管理暂行办法》,所谓引导入场合法经营成了空谈。另外,城管人员作为强势的执法部门,无论什么理由,都应该文明执法。暴力执法,根本谈不上文明,这不但不能给创文加分添彩,而且还给创文减分抹黑。
创建文明城市,不是说这个城市没有流动商贩了,甚至也不是说把流动商贩管好了创文就成功了。城管人员与流动商贩的流血冲突暴露出,暴力执法同样是创文的一块“短板”,是和广州市创建文明城市的初衷不相符的,是和有关规定的要求相悖的。
(据《羊城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