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秦 旭
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启动以来,罗山县经历了两个阶段。2009年,罗山县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实施单项突破,率先在全市开展新农保工作,成为国家试点县,实现了全覆盖。2010年,罗山县农村改革全面推进,围绕八篇文章,大打六场硬仗,试验区建设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在全市试验区建设工作年度考评中,罗山县荣获了县区综合一等奖和两个专项改革一等奖,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全县上下形成了思改革、谋改革、抓改革的热潮。
“今年,是试验区建设的第三年,罗山县农村改革进入提升水平阶段。”罗山县委书记郑志强告诉记者,“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按照王铁书记提出的‘六个放大提升’的要求,结合罗山实际,紧紧围绕提升水平做文章,着重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放大改革效应,开创农村改革和试验区建设新局面,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成果。”
一是加快土地流转,提升土地经营水平。郑志强说,今年罗山县要围绕提高劳动生产力和土地生产率,促进土地不断向产业集中、向能人集中、向大户集中、向龙头企业集中,实现土地流转规模化、集约化、规范化、产业化,促进土地增效、农民增收。今年土地流转面积要新增10%以上,新培育5个千亩以上的土地流转产业示范园。二是盘活农村资金,增添农村活力。积极发展商业银行,培育“草根银行”,完成“五权”确权颁证工作,选择3个至5个乡镇作为试点建好征信体系,整合涉农资金,加快形成用好财政的、盘活金融的、吸纳社会的、挖掘民间的,“多渠道供水”的良性发展局面。三是完善社保体系,大力改善民生。在新农保、新农合、五保供养、低保的机制健全、规范管理、提高水平上再下工夫,进一步深化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使农民得到更多实惠。四是促进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重点发展农机专业合作社;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加强合作社管理;建设5家以上示范性农业综合服务站点,促进现代农业快速发展。五是发展特色产业,夯实农业基础。科学合理布置产业格局,壮大茶叶、蔬菜、养殖等优势产业,加快形成茶叶高产示范区、生态园林建设区、蔬菜生产示范区、粮食高产示范区、粮食加工聚集区、特色养殖示范区、“华英农业”富民示范区。重点打造豫南蔬菜第一乡尤店万亩蔬菜生产基地,抓好香港经纬国际投资公司投资30亿元的灵山风景区整体开发项目和滨湖生态园林建设项目。六是搞好新村示范,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继续以示范村建设为抓手,引领推动农村改革。今年所有示范村都要在土地流转、金融创新、社会化服务、城乡一体化等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在“五件实事”上取得新进展。要在政策上倾斜,资金上扶持,项目上优先安排,确保按期完成示范村建设任务。坚持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农民新型社区,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
郑志强表示,“六个放大提升”高屋建瓴,提出了今年推进试验区建设的目标,指明了前进的方向,罗山县将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气魄、更大的力度,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加快步伐,抓好落实,再写农村改革发展新华章,力争试验区建设继续走在全市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