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1版)

(三)通过开展行贿档案查询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05年11月1日,在最高人民检察院召开的全国检察机关建立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工作会议上,要求全国各地检察机关在2005年年底前建成涉及建设、金融、教育、医药卫生系统和政府采购部门的行贿犯罪档案查询系统,2006年1月1日,全国检察机关正式对外提供行贿犯罪档案查询,这是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方式的改革和创新,实现了对办案和其他执法活动中所形成的资源和信息的有效利用,推动了检察机关预防与行政主管部门自身预防的有机结合,促进了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和行业行政监管的优势互补,对促进社会预防信用体系建设和遏制职务犯罪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四)通过社会化大预防实现人人参与社会管理的新局面。社会化大预防的开展,使社会管理的对象成为自我管理的主体,最大程度地为政府社会管理“减负”,起到了管理效果大、管理成本低的良好效果。

(五)通过预防教育宣传实现多元化的社会管理新格局。社会管理方式与方法创新实质就是完善社会管理手段,实现由单一的行政手段向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转变。而检察机关职务犯罪预防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宣传教育。通过建立具有特色的预防职务犯罪宣传教育体系,大力增强公民廉洁自律意识,自觉树立预防理念,扩大预防宣传的辐射面和影响力,发挥预防文化舆论导向作用,努力营造风清气正的社会环境,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在社会管理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六)通过预防咨询帮助企业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堵塞职务犯罪的漏洞。从服务经济发展大局的高度出发,本着“加强廉政建设、服务保障民生、促进经济建设”的预防原则,通过有计划地组织大规模咨询活动、上门提供咨询、在检察机关内设置咨询点、网上咨询等形式,积极向机关、企事业单位、乡镇等部门提供预防职务犯罪的有效方法、制度建设的有关建议、工程招投标的监督方法、法律法规的解释运用等预防服务,积极为咨询单位献计献策,充分发挥了检察机关预防工作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四、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工作能更好地为社会管理创新服务的完善建议

(一)狠抓队伍建设,着力提高预防人员工作能力和水平。面对社会管理过程中出现的新形势、新任务,尤其是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参与社会管理反映出的管理领域的多元化、管理手段的专业化,就要求不断加强对检察机关预防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更新知识内容,提升预防业务和岗位技能。同时针对预防工作特点和可能出现的违法违纪行为,强化管理,增强预防人员的自律约束和自我管理。

(二)加大宣传力度,营造社会清正廉洁氛围。要加大预防宣传教育的力度,充分运用预防宣讲和主流媒体、文化载体和网络传媒等多种平台,大力宣传预防职务犯罪成果。加强法制教育基地、警示教育基地和检察工作服务站建设,充分发挥其阵地与桥梁的纽带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开展宣传性咨询、释法性咨询、审查性咨询,加强行贿档案查询系统的宣传,实现预防效果与政治效果、社会效果、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三)扩大社会化大预防的辐射面,实现更多主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要在巩固和发展国家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预防网络的同时,延伸和扩大预防工作区域覆盖面。及时宣传推广预防工作经验,交流相关预防信息,发挥电视台、企业内部报刊等媒介作用,广泛开展宣传活动,不断增强“争创活动”的影响力、辐射力,切实把“争创活动”做深、做实,推动全县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深入开展。

在三项重点工作中,社会管理创新是基础。在新形势下,检察机关要立足检察职能,把预防职务犯罪工作作为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新的切入点,积极参与社会管理创新,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