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木小丸子
一九九五年农历三月十七,对我来说是个刻骨铭心的日子!这一天奶奶永远地离开了我!十六年来魂牵梦萦,奶奶的音容笑貌时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那么的清晰,那么的深刻,多少次睡梦中哭醒,泪湿枕巾……又快到农历三月十七了,静下心来虔诚地好好为奶奶做篇祭文。
那年的农历三月十七凌晨3点一刻,世界上最疼我的人——我最挚爱的奶奶在亲人们撕心裂肺般的哭喊声中带着对世界的无限留恋和亲人的依依不舍咽下了最后一口气,顿时我感觉天塌地陷、天旋地转……醒来时,我蜷卧在奶奶的身旁攥着她渐渐变冷的手,泪眼朦胧中看到安详慈爱如熟睡中的奶奶,任我千呼万唤再也不能像往日那样应我一声,我不禁悲痛欲绝、肝肠寸断、泣不成声……
我出生在一个有着复杂关系的家庭中,我有四个奶奶,父亲有四个不同母亲的姊妹,而这些都是旧社会的产物。解放后爷爷被定性为工商业资本家兼地主,这足以可以看出当时家庭的殷实。渐渐懂事后,从老辈们的口中得知,我爷爷为了人丁兴旺,曾娶了四房老婆,大奶、二奶没解放就死了,这个奶(小姑的妈)是三奶而我父亲的妈是四奶。解放后没几年爷爷在又惊又吓中,扔下两房姨太太撒手西去,当时已近中年的两个奶奶用柔弱的身躯坚强地担起了家庭的重任!她们两人像夫妻一样,一个在外挣钱养家外带做手工活,另外一个在家洗洗涮涮做茶做饭照顾孩子,尽管她们没有罪恶,尽管她们只是因家境贫寒才被卖给别人做小老婆,可在那个年代她们走过一段多么艰难的岁月啊!而且这一走就是几十年,直至孩子个个长大,孩子的孩子个个长大……
在我的记忆中,奶奶晚年的时候依然可以用美人来形容她,因为她就是那种可以一直美到老的女性。首先她外在美:她体态丰腴曲线优美,皮肤白皙肤如凝脂,气质端庄雍容华贵。其次最重要的是她心灵美:她仁慈、善良、勤劳、贤惠、宽容、坚忍、知足、善解人意,正是她的慈悲为怀,乐善好施,富有爱心才赢得晚辈的尊敬和爱戴,让亲人们对她有着发自内心的疼惜!记得上世纪70年代计划经济时期,物资极度匮乏,生活必需品都凭票供应。每次做饭时,奶奶都会从淘米盆里抓出一小撮米放在她床下的瓦罐里,我知道她是等乡下以前耕种家里田地的老佃户来家时偷偷用小布袋装着让他背回家,其实那个时候家里也很困难,只不过是奶奶勤俭持家才让家里的孩子们不挨冻受饿,她实在是不忍心看到老佃户求助时期盼的眼神,又没有办法弄到粮食,只好从家人的口粮中扣留一点。这个秘密只有和奶奶睡在一个床上的我知道,因而这也成了我和奶奶共守的秘密。老佃户佝偻的身体背着小布袋,拿着奶奶省下的布票,用衣袖拭泪蹒跚离去的身影,吃饭时家人总抱怨饭太稀,当时奶奶那种抱歉、那种亏欠的神态,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奶奶的行为影响了我的一生!
记得上小学二年级的时候,老师发给班里学生每人一份玫红色的信函邀请学生家长开家长会,唯独没有发给考试成绩第一名的我,当我眼巴巴、小心翼翼地找老师问我的通知时,抱有极左思想的老师用鄙夷的眼光看着我,鼻子“哼”了一声,嘴里呵斥到:“地主羔子,还想参加家长会!”望着全班哄堂大笑的同学们,我真恨不能钻到地缝里,羞愧、愤怒、屈辱的泪水盈满了眼眶,我强忍着跑回家,一头扎到奶奶的怀里大声地哭起来,当奶奶知道事情的原委后,紧紧地抱着我,用那双饱经风霜有些粗糙的手拍着我的头说:“儿啊,没事没事,不让咱开会咱就不开,反正我儿考了第一名,你好好学,下次咱还考第一名,谁再厉害总管不住咱考第一”。这就是我坚强隐忍宽容乐观的奶奶啊!她故去后,当生活中的艰难让我感到特别的痛苦委屈迷茫孤独无助的时候,很多次我独自哭倒在她的坟前,感觉奶奶就像在天上笑吟吟地看着我,我也默默地告诉奶奶:“奶奶,我没事了,我会好好生活的”!
奶奶的言传身教和潜移默化不仅塑造了我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了我很多优秀的品质,对我的影响还体现在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譬如她的善解人意、她的接人待物、她的操持家务,就连她的茶饭也只有我才能做出她的味道。特别想她的晚上,我会躺在床上把窗帘拉上把所有的灯熄灭,黑夜中我仿佛就能看到慈爱温和奶奶的笑脸,感受到她跟前跟后地围着我嘘寒问暖,享受着她忙前忙后地为我做吃做喝,那个时候我就会感觉特别幸福、特别的温暖……
想着深爱的奶奶,想着奶奶生前的所有,不眠的夜伴着窗外的细雨是止不住的思念、止不住的泪流,写这篇祭文的时候,我几次伏案泣哭,千言万语也道不尽我对奶奶的无限思念……